“铁饭碗”不再吃香? 辞职的公务员都去哪了?

26.10.2015  10:06




今年是80后的赵益身份转换的关键时期。年初,他还是一位公务员,而现在,他自己创业开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当起了老板。 赵益大学学的是国际经济法,2004年毕业后就进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工作。时间长了后,他渐渐产生了厌倦,一来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吻合,二来,看着周围朋友都创新求变,也难免心动。于是今年春节后,他递交了辞呈。


鹰泽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益 :体制内的话可能要更多的去顺应体制的工作流程,工作秩序,可能个人的发挥就比较小一点。我离开体制了,我想什么就可以把它付诸实施,我觉得这个对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可能性更大一点。


尽管离开了体制,但8年的公务员经历,还是在赵益身上刻下了印记,在他的合作伙伴看来,这反倒成了优势。


鹰泽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燕:他以前是公务员,比较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然后公司开展的过程中比较规范,规范性做得比较好,第二点就是人比较务实,做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蛮踏实的。


新公司开业大半年,业务渐渐上了正轨。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时常激荡的头脑风暴,以及丰厚的收入回报,让赵益觉得,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鹰泽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益 : 其实公务员的薪资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我自认为我的能力还是能在其他的领域,我觉得至少解决生存问题是不成问题的。


在赵益的微信群里,有130多个好友,他们都是近两年辞职的公务员。像吴智亮,离职前是市委统战部的公务人员,2009年,他辞职进入事业编制的市贸促会。两年前,他又跳槽到了一家民营企业。


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助理吴智亮 : 就看你怎么来考虑,你追求的是什么 ,你是为了追求的一级级的岗位这样上去呢,还是想实现你的理想,或者在社会上去展现更多的能力价值。 


近20多年来,我国出现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公务员离职潮。一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掀起的下海潮,当时,一些公务员纷纷选择辞职创业。另一次是2003年前后,不少政府部门合并,一些公务员一次性买断了工龄。


而不久前,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人才报告显示,今年春季,政府、公共事业及非盈利机构行业 从业人员,跨行业跳槽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在专家看来,现在的公务员离职现象,能否成"",还有待观察,但在职公务员愿意走出体制,并不是坏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臧志军 :任何职业都不能是一潭死水,应该是有进有出,如果社会上所有优秀的人都到这个职业去,那么说明这个职业大概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果大家都不去的话,当然也会有问题,所以正常的流动的话,这是一个新的常态。


此外,专家和一些已经离开体制的"前公务员"也提醒后来者,公务员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行业,其工作强度远比外界想象得要辛苦,需要更多付出,需要常怀服务和奉献精神,一定要考虑清楚再加入。


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助理吴智亮: 如果是为了追求名利,我想对这种人说,可能公务员本身就不适合你。


鹰泽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益   :要抱着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你觉得你要想发财,我建议你也不要去做公务员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臧志军  :(公务员)他更强调规范、更强调程序,所以加入这个队伍的话,要考虑我有没有这样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有没有这样一种决心,这个很重要。


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是一个被贴上福利待遇高、工作体面安稳等鲜亮标签的职业;但真正做过的人又说,其实公务员收入少、压力大、晋升难,并非外界想象得那么光鲜闪耀,冷暖只有自知。公务员辞职是个好现象,能进能出,才能让人才流动起来。但与此同时也要思考,如果一线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我们的公共服务能否跟上?服务水平如何保障?服务效率如何提高?在实现 既能留住人才,又要保证队伍活力方面,是不是能有更好的制度保障?


(看看新闻网记者邱旭黎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