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引力波”,呼唤稳定性资助

16.02.2016  10:52
  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团队探测到引力波后,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致全校的信在微信上广为流传。我国科研人员分析指出,这封信揭示了基础科学的三种价值:革命性的源头创新、催生技术创新成果、培养各类研发人才。后两种价值可谓“溢出效应”,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从而对基础科学的价值有全面了解。
  
  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研究,专家建议我国政府部门探索“稳定性团队资助”模式,对高水平的团队予以长期支持,让引力波探测这类几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在我国出现。上海在建设科创中心过程中,可在资助模式改变上率先突破。
  
  “我们今天庆祝的发现体现了基础科学的悖论:它是辛苦、严谨和缓慢的,又是震撼性、革命性和催化性的
  
  莱夫在信中写道:“我们今天庆祝的发现体现了基础科学的悖论:它是辛苦、严谨和缓慢的,又是震撼性、革命性和催化性的。没有基础科学,最好的设想就无法得到改进,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只有随着基础科学的进步,社会才能进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迎春分析道,这段话点明了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也指出了基础研究不同于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的特质:是缓慢、长期性的,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常相距甚远。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很多基础研究又与应用研究离得很近。莱夫表示:“LIGO团队的技术创新,以及创造性使用其他领域的工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精密仪器。正如我们在麻省理工学院所熟知的,人类无法抗拒一个新工具的诱惑。LIGO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回报不可限量。”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廖玮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如今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大多需要精密度极高的仪器,它们往往在市场上买不到,项目团队必须聘请技术人员研发仪器,或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合作,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以LIGO为例,研制引力波探测器催生了精密光学仪器、减震系统、极低噪声技术等成果,应用前景不可限量。如在芯片制造行业,根据摩尔定律的下一代芯片线宽在10纳米以内,对设备的减震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而LIGO团队研发的减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基础研究催生的新工具涉及各个领域,早已成为互联网技术标准的万维网(WWW),就源自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为了解决科研人员之间的数据通讯问题,1989年,“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在CERN发起ENQUIRE计划,并于1991年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网站。1993年,CERN宣布开放万维网给所有人使用,让互联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还包括人才培养,莱夫称之为“立即有用的成果”:“LIGO一直以来是数千名本科、硕士生和数百名博士生艰苦的训练场,其中两人已正式担任我校教职。
  
  廖玮告诉记者,美国高校基础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数量多于中国,虽然毕业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不多,但接受过基础研究训练的学生,其思维能力、研发水平往往大幅提高,进入企业后能发挥才干。LIGO这类大项目,正是培养各类研发人才的平台。
  
  对此,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化文生有切身体会。
  
  1999年至2005年,化文生的博士生研究课题是“先进LIGO”项目的减震系统设计。与第一阶段LIGO相比,先进LIGO的探测灵敏度要提升10倍,他和同学必须设计技术最先进的减震系统。这对年轻科研人员是极大的考验,化文生将这段经历称为“6年黑洞生涯”。离开“黑洞”后,他进入谷歌公司,后又进入苹果、Airbnb等多家高科技企业。他的同学中,有的坚持在高校做科研,有的创业成功。参与LIGO项目,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研发能力,也培养了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使其受益终身。
  
  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另一方面要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在开展“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基础上探索“稳定性资助”模式,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催生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鉴于基础科学的三种价值,廖玮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博士金爱民都认为,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另一方面要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在开展“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基础上探索“稳定性团队资助”模式,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催生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金爱民解释,竞争性项目资助一般先由管理部门发布项目指南,研究单位组织申报,经评审后确定立项并拨付经费,项目完成后组织验收。随着创新范式的演进,科技界需要进行更多探索性、持续性攻关,竞争性资助方式难以满足这种趋势。这是因为,科研项目的设立常常由少数专家主导,大部分科研团队难以参与决策,导致不少项目存在滞后性,与前沿趋势脱节。一些高水平科研团队的主要经费来自竞争性项目时,感觉自己被捆绑住了,无法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索。
  
  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在前沿科技领域采用稳定性团队资助: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遴选资助团队,经评审后根据需求拨付经费支持,一段时期(如5年)后组织评估其整体发展,并为后续支持提供依据。它克服了政府部门设立项目的弊端,将“选项目”变为“选团队”。如果某个科研团队被评估为具有高水平,就能在未来5年内根据自身需要设立研发课题,并申请政府拨款,政府不再设除经费额度外的其他申请门槛。“好比政府给了科研团队一张信用卡,只有信用额度,不干涉具体的使用科目。”5年后,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对该团队进行评估,综合评价其成果,包括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溢出效应”。
  
  廖玮介绍,欧美很多国家实验室接受稳定性资助,在前沿科技领域得到了长期支持,让科研人员敢于冒风险从事引领性研究,真正做到了“宽容失败”,值得我们借鉴。(记者 俞陶然)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