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洗车O2O或面临"夭折" "烧钱"模式无法支撑

02.11.2015  07:48

  据《劳动报》报道,年初至今,洗车O2O这一垂直领域竞争激烈,包括e洗车在内的数个平台宣布关闭或是暂停上门洗车服务。

  在资本“寒冬”、商业模式以及同质化竞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O2O行业的“死亡名单”正越来越长。今年以来,在洗车、家教、外卖等多个O2O领域,都出现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或是战略问题停止运营的案例。另一边,则是滴滴与快的、58同城与赶集网,再到携程和去哪儿网“牵手”。

  巨头联合后又该如何看待褪去“虚火”的O2O创业和竞争?以最近生存艰难的洗车O2O为样本,记者展开对整个行业的思考。

   “烧钱”模式无法支撑

  “免费洗车、1分钱洗车、1元钱洗车”。贴着类似广告的小车,在过去一段时间曾频繁地穿梭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以后,这种街边流动型洗车方式或将越来越少见。

  7月,上线仅4个月的车8停止上门洗车业务;9月底,呱呱洗车和赶集易洗车宣布合并;10月24日,功夫洗车宣布暂停上门洗车业务;而每月洗车补贴就要烧掉六七百万元的e洗车,也于近期关闭了上门业务(洗车和保养)并缩减了员工规模。年初至今,洗车O2O这一垂直领域竞争激烈,眼下已有数个平台宣布关闭或是暂停上门洗车服务。

  日前,O2O分析师、亿欧网联合创始人黄渊普表示,这些已经宣告失败或是业务转型的平台,都曾寄望以洗车做高频低价入口,逐渐切入汽车维修保养等后服务市场。实际上“烧钱”供入口很难,上门洗车服务的辐射半径和所获取信息也都有限。

  就在10月20日,滴滴出行发布新业务“滴滴试驾”———觊觎分羹后服务市场的不仅有小平台,更有大平台。黄渊普认为,眼下还不到滴滴大举拓展产业链的阶段,在窗口期,留给小平台的更大可能是被收购。

   上门O2O“老路不通

  此前,e洗车官网仍保留有上门洗车服务流程的图片展示和相关业务介绍。而如今,已被一封“公开声明”所取代,声明明确指出“我司因业务调整,上门业务已暂停运营”。通过e洗车微信账号进入到店洗车菜单后发现,会显示一系列与其有业务合作的洗车网点,提供信息包括电话、营业时间、地址等,付款按钮提示“洗完付XX元”。记者从e洗车合作服务商“易车生活”客服处了解到,其与e洗车的合作只涉及到店洗车。

  上门洗车作为一项客单价较低的业务,对平台来说看中的是高频低价切入后服务市场。但现在看来,这套O2O惯用思路如果没有自营或关系足够牢固的线下门店做后盾,在洗车这一细分领域似乎走不下去。

  洗车平台并非真正想靠洗车业务建立商业模式,黄渊普指出,其逻辑都是先通过洗车高频服务突破,作为后续拓展维修、保养甚至是二手车交易检测等业务的入口。不过,上门洗车辐射的半径有限,单一服务车或店面能覆盖的范围也就几公里。

   用户忠诚度难以培养

  洗车O2O平台此前也尝试推出保养业务,比如e洗车4月份正式上线保养业务,针对所有大众品牌汽车,推出不分车型的399元统一保养费用。而此前,e洗车官网上曾有3月份“1分钱洗车”活动页面。该活动从2014年12月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武汉、苏州、沈阳和佛山等多地上线。按照日均1.5万单计算,一个洗车订单的市场价在20块钱左右,具体由不同的店面决定,其补贴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年中时,时任e洗车CEO的张晶透露,e洗车大部分订单来自线下合作洗车店,客单价为25元。关于上门洗车团队,技师主要来自兼职加盟,单人的日订单处理能力在7单到10单之间、服务半径在5公里到10公里。

  对于上门洗车的业务成本,张晶算了一笔账:相比到店洗车55%的场地租金和40%的洗车工成本两项大头儿,上门洗车能节省55%的租金成本。接下来看人工成本,加盟技师每单从e洗车拿18块钱,e洗车则负责提供订单和洗车工具。因此对平台来说,每单的设备损耗不到2块钱,综合算一单的人工成本在20块钱上下。“我们去改变传统洗车店的成本结构之后,洗车这个模块有可能打平或者有微利。”张晶透露,用户习惯的培养是最“烧钱”的,e洗车每个月的洗车补贴要烧掉六七百万元。

  不过,如今e洗车的人员发生巨大变化,传张晶已在今年5月离职,张晶曾是滴滴的COO和凡客高管,2014年7月离职,年底加入e洗车,他离职后,CEO职务由董事长段东仁接手,不过均未对外公布。9月中旬,又被曝出e洗车员工发生巨大变化,员工人数从最多时的160人到如今只剩下20余人,包括技术、客服、财务,用以维护到店业务。

  上门洗车的优势主要是方便快捷且价格低,除了受场地和天气等条件限制,碍于工具不同,人力洗车和门店洗车仍有较大的差距。但对价格敏感型用户而言,一旦价格失去吸引力,会很容易转向其他平台。作为平台方,缺乏用户忠诚度,高频切低频的可行性及转化率会更堪忧。

   留给小平台的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在10月刚发布了一项业务———“滴滴试驾”。滴滴方面称,该业务旨在为有购车计划的用户提供汽车试驾体验服务以及真实的车辆使用信息,同时也是滴滴出行在汽车营销领域移动化、体验化的精准营销尝试。

  “但以出行领域来看,滴滴还没有取得绝对优势,不会大规模深入汽车后服务产业链。这样留下的其实就是时间窗口,小平台在窗口期有被大平台收购的可能。”黄渊普对记者说,每一个公司都会从战略高度判断发展的轻重缓急,现阶段还不是滴滴深入产业链的最佳时机。在他看来,尽管上门洗车作为切入口受阻,汽车后服务市场仍会很热,其他领域还会不断涌现出尝试者。目前来看,二手车线上交易可能更容易发展起这一套高频切低频逻辑的方向,但也仍处在培育期。“小平台的死亡很正常,哪一天有大平台死掉才是真正对行业具有指示性作用。”黄渊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