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16家街镇共青团组织将逐步实现专人专职专岗

03.05.2016  11:31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团工委书记何晓霞,最近在田子坊小巷“走家串户”,准备在这里设立群团基层服务站,提供菜单式服务,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随着上海共青团的新一轮改革,上海216家街镇团组织将逐步实现专人专职专岗。“这意味着街镇团工作不再是‘兼职副业’,基层团组织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青年。”何晓霞说。

  自去年11月上海群团改革方案、今年2月市工青妇“三定”方案等公布以来,上海基层共青团动起来了,改革直面问题,尤其突出“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基层转、一切围着基层干”的理念,力求工作沉下去,让一线青年拥有更多获得感。系列改革举措下,共青团工作力量、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等正发生着变化。

  “减上补下”活跃基层

  一个月前的一天,尹勇在上海浦发银行大厦内忙前忙后,招呼110多家金融机构团委负责人入座。这一天,上海成立了金融团工委,这也是上海开启群团改革征程后新成立的第一个大口团工委,而尹勇是筹建人之一。作为上海团市委减上补下的干部,尹勇被“”进了基层大口团工委,在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群工处工作,主要负责金融系统共青团工作。

  根据上海共青团改革方案,团市委精简机关30%编制,下沉到青年集中、工作薄弱的基层。此次共有8名团市委机关干部,像尹勇一样补进了基层。作为“补缺口、强一线”中的一员,他们来到一线,增强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作用明显。尹勇将团市委统战部青联工作的经验带到了上海金融团工委,与其他几名团干部讨论策划,推出“金融青年项目众星平台”。这是一个众筹创意的平台,对于金融青年来说,喜欢什么项目,可制定方案进行申报。

  另一个“减上补下”的团干部王前,利用原有工作经验,解决基层个体青年的实际困难。作为团市委权益部的一员,王前补进杨浦团区委,最近正追踪解决一起青少年维权个案,一名母亲病逝、父亲吸毒的7岁孩子面临无人扶养的问题。“目前制定了3套方案,要让孩子有去处。”在王前看来,这样的个案,基层有很多,如果一些个案能解决,类似“无人扶养”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困境都将有更多的出路。

  针对居民区团建力量一直较为薄弱的现状,上海团组织正充实联系青年“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力量。全市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应邀担任“社区青年工作指导员”,社区青保干事、就业援助员等也新增了青年工作职能。市区两级机关团干部深入青年身边,不少区县规定,团干部每年担任基层团建联络员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松江区各街镇团干部做到每周不少于2天下沉企业、社区和学校,并实行工作计时制加强考核。静安团区委借助APP应用,每名团干部每年联系团员青年不少于100名,摸清一线青年需求。

  提升人气更接地气

  “减上补下”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然而对团组织而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革改变原有的、不适应青年需求的工作方式,让共青团离青年更近些。

  今年,团市委机关重点工作项目从去年的20个减少到10个。减少数量,为的是集中精力聚焦青年需求。深受白领欢迎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今年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将大大扩容。全市计划开设400个教学点,服务学生规模近4万人次,力争实现对全市街镇全覆盖。“与以往相比,机关里不少部门工作人员更像‘产品经理’。”对每个重点项目,团市委机关不再仅以部门为执行单位,而是以项目制、产品化的运作机制,抽调不同部门人员参加,打破部门隔阂,让青年激情充分碰撞。

  不少青年发现,团组织的项目和活动与往年大不同。“以前,闵行区扶持失业青年的‘启航计划’,搞一次专场招聘,或开一个培训班,就相当于系列活动了。”闵行团区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闵行团区委将传统的培训项目改成烘焙、瑜伽等市场新兴和热门培训,传统企业就业改成自主创业等,人气更旺了。最近一期培训班学员中,还有一人在“启航计划”帮助下成功开办餐饮店等。

  不仅如此,上海共青团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互联网,让一线青年便捷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网上共青团”建设陆续铺开。4月底,团市委今年“一号工程”——“电子团员证”和“青春上海ACT+”网络平台上线。

  上海团市委书记徐未晚表示,通过网络新平台,今后所有与青年有关的服务、活动、福利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团组织更加强调“用户体验”,通过网络接受青年倾诉或“吐槽”,在青年的反馈声中改善服务。在她看来,改革惟有面向基层,面向需求,才能让更多青年真正得实惠。

  对于团组织的变化,不少青年深有感触,“团组织‘颜值’高了,更接地气。”一位白领青年欣喜地发现,团组织“生物钟”有所改变,“青春上海ACT+”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许多活动,时间更多地放在晚上或周末,“和我们的作息时间很合拍,这下很多感兴趣的活动都能参加了。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