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曾遭日军破坏 各大高校抗战史一览

05.09.2015  09:24
上海高校曾遭日军破坏 各大高校抗战史一览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侵华日军的浩劫,使得上海校园满目疮痍,但是战火并不能摧垮师生的意志,为了传承文脉,科教报国,即将沦陷地区的大学、文化、科研机构的人员、设备、图书纷纷迁入较为安全的大后方坚持办学,在硝烟中吟唱起不辍的弦歌,尽显大学之风骨。

  这一次迁移,上海所涉高校十几所,所涉人员数以万记,辗转千里,培育了中华民族希望的种子,其精神之不朽,时至今日,依然令人难忘。

   复旦大学:

  校长坚持三不主义 沪渝两地继续办学

  4院11系照常在办公 开90门课共300学时

  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4个学院、18个系科的大学,成为我国的重要学府。

  八·一三日军侵沪战事爆发,正在徐家汇复旦附中上课的复旦大学暑期学校被迫停办,上海军民英勇抵抗,9月初战事呈胶着状态。部分教职员倡议,仿照一·二八战时办法,在徐家汇复旦附中开学,但战火纷飞,学生到校极少。

  日军于10月24日早晨占领复旦大学。复旦女生宿舍、体育馆、第二宿舍等建筑全部毁于一旦,资产损失更是高达近5亿元(按1946年币值计算)。

  在日本侵略的步步紧逼下,复旦大学分为两部,一部西上庐山,再迁重庆,最后落脚北碚夏坝;一部留在上海市区赁屋复课。

  1938年2月,校长李登辉继续在上海租界内继续办理复旦大学,并公开宣布办学的原则为“三不主义”,即一不向敌伪注册;二不受敌伪补助;三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宁可停办。在敌伪环伺的险恶环境中,复旦大学与其他沦陷区学校不同,坚持不教日文。

  此后,在校友协助下,复旦租借英租界北京东路中一信托大楼的四楼、五楼作为临时校舍,2月23日正式上课,有教员44人,学生410人。除新闻、生物两系暂停外,其余4院11系照常办理,共开出课程90门,300学时,至6月25日学期结束。这年暑假,上海复旦大学有55名毕业生。

  沪渝两地办学,经历风雨飘摇,终于1946年秋顺利东返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