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发布银行业创新报告支持“跨境、跨业、跨界”

19.08.2014  18:25

      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脱媒”程度加深,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上海银行业究竟如何创新,转型“”向哪里?上海银监局发布最新《上海银行业创新报告》提到,支持上海银行业“跨境、跨业、跨界”。上海银监局指出,随实体经济而变,随新兴金融而升,随民众需求而动,是上海银行业创新的基调。

  据悉,去年上海银行业创新成果有769项,其中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有240项,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31项,改善民生和参与金融市场各有34项。另外,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银行业创新成果有29个。

  跨境:自贸区配置海内外资源

  上海作为海内外资源配置中心的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批重要的市场平台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已经将海内外的经济金融要素和上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上海自贸区建设将加大这一优势,“溢出效应”将更加明显。

  横跨境内外两个市场,配置海内外资源,这种区位优势不可替代,是上海银行业创新的良好平台,是未来“跨境”创新的基础。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已首批开展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实现在自贸区政策允许下的人民币资金跨境自由归集下拨。汇丰银行协助自贸区内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经常项目集中收付业务。这些业务有效促进企业提高全球资金使用效率,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跨业:不同金融业态竞争合作

  上海银监局指出,上海银行业发展与金融市场相关的业务,是未来重要方向。

  银行业机构集聚,包括资金交易中心、私人理财中心、票据中心、贵金属交易中心、小企业融资中心、银行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上海的优势,有利于上海银行业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系统化的创新环境,通过更多产品开发和设计,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上海还有数量众多的PE、VC、产业基金等新金融业态,不同金融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未来“跨业”创新的基础。

  这样的探索已陆续展开。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着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代理结算特色业务,为9家合作银行在中证登、中金所、金交所、上期所开展代理资金清算业务。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银期转账夜盘功能创新”,配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夜间连续交易制度的推出,在原有的银期转账系统中新增夜间21时至凌晨2时30分的即时转账功能。

  跨界:大数据和移动金融变革

  信息科技与信息经济将长期影响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有更多“跨界”创新的机会。

  全国银行业众多数据中心都设在上海,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科技发展将带来大量的支付、结算等领域的金融创新,并为科技金融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好的机会。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共同推出我国首张基于SIM卡的手机支付银行卡。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微信银行纷纷上线。

  另外,互联网发展促使银行业在业务处理电子化、自助服务渠道创新和发展等领域谋求新的变革: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客户模型和精准营销的全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客户提供更简单与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移动金融为手段,建立开放的移动金融门户,拓展移动支付方式,将银行网点移动到客户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