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揭晓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建设与运营”等获奖
4月8日,2015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正式向社会公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建设与运营”等69个本市金融市场的重大创新项目获奖。
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要素重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获奖项目是上海金融业创新成果的突出代表,表彰这些获奖单位在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有助于增强金融中心的发展内涵和“软实力”。
金融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2015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获奖项目中,不少都堪称金融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里程碑。
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建设与运营”项目,是满足全球各主要时区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升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的“人民币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项目,填补了我国场外金融及大宗商品要素市场空白,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定价的地位,该业务上线标志着场外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平台在我国的成功构建。
金融机构谋求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本身也在创新中探索转型发展。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SPDB+’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创新实践”项目,是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提出的银行业全面、系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框架,在业内创新推出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推进传统金融由重资产经营向数字化经营的转型。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泰君安FICC业务链金融创新”项目,填补了券商外汇与大宗商品业务空白,是国泰君安证券实现交易工具从固定收益证券到外汇、大宗商品全覆盖的业务模式转型,该项业务带来的收入目前在公司固定收益部门占比已达50%。
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小企业远期共赢利息业务”项目,是商业银行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成功的转型实践,改变了“投贷分离”的传统贷款方式,从利率定价角度探索解决商业银行“投贷联动”问题,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的业务联动。
金融创新支撑“双自联动”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双自联动”。“双自联动”是从创新中挖掘发展潜力,这背后更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撑。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科技创新板”项目,是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的“‘海王星’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云方案”,覆盖科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为科创型企业提供全过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的“‘自贸出海’走出去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方案”,突破传统授信模式,直接以非居民融资为核心,为“自贸出海”走出去的上海企业境外投融资并购业务提供围绕融资和非融资类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服务实体经济社会民生
金融创新,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民生,今年的金融创新奖中不乏亮点。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项目,建立国际化的产品注册标准,是保险监管体制机制的重大革新,首次实现了保险产品管理权限从监管部门到社会组织的让渡。
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期货+保险’探索农产品风险管理新模式”项目,利用期货场外期权的再保险功能,在国内率先探索创设了鸡蛋、玉米价格保险险种。农民买价格保险保收益,保险公司购买场外期权对冲风险,利用最市场化的方式保障农民及养殖户的种植、养殖收益。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太平洋—上海城市建设与改造项目资产支持计划”项目,是国内首次运用保险资金以股权形式投资旧区改造项目,降低了政府自有资金投入,也不增加政府负债,为保险资金投资开展PPP模式投资探索出了新的渠道和新的模式。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的“‘小积分·微慈善’之信用卡积分众筹计划”项目,将移动互联的转型应用于信用卡传统积分公益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