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建成记:十年磨剑 占领高地
原标题:十年磨剑,占领全球放疗高地——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建成记(上篇)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肿瘤病人进行检查。张驰摄
近20年前,放疗专家蒋国梁教授,在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进修,首次看到质子治疗时,他震惊了:符合适应症的肿瘤病人,治疗数次,病情明显控制。此后,重离子技术在日本、德国开发:80岁的肺癌病人,治疗未转移原发病灶,疗程短、效果好。
先进的质子重离子技术,曾令我国科学家望而兴叹: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放眼全球,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这项技术。
2003年上海决定引入质子重离子技术,十余年来,整个过程历经艰辛,饱含市领导、专家团队的心血:细致入微考察、反反复复论证、默默无闻坚持,最终“破茧成蝶”造就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开业之际,院领导回望筹建过程,引用了一句唐诗:十年磨一剑。
缜密调研,确定引进方向
蒋国梁教授,现任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临床技术委员会主任。他介绍,质子会在人体内能量变化形成“布拉格峰”——即射线到达肿瘤病灶前能量释放不多,到达病灶瞬间释放大量能量、杀灭肿瘤细胞。“定向爆破”般的治疗,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对肿瘤细胞产生强大杀灭效应。至于重离子技术,对抗拒放疗、化疗的难治性肿瘤疗效很显著。
上世纪90年代,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普及,质子重离子技术广泛应用。目前,全球质子治疗总病例数达107555例;重离子治疗总病例数达15296例。
早在1998年,上海就开始跟踪质子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市领导与专家认为:引入最先进技术具有非凡意义,除造福肿瘤病人,更关乎我国在全新医疗科研创新领域能否占得新高地,在肿瘤放疗领域能否争夺话语权。
2003年,上海市正式组织开展引进质子重离子设备的前期调研、论证。直至2007年,引进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可到底引入质子技术,还是重离子技术?如何引入、怎样维护?思想交锋不断。
唯有解疑,方可释惑。市里专门组织筹建团队,前期考察马不停蹄进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原副主任诸葛立荣回忆:整个2007年似乎都在路上,从兰州的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到北京、山东的质子治疗中心;从美国洛玛琳达大学医疗中心、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质子中心、安德森肿瘤医院质子中心,到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研究所重离子治疗中心、德国国家重离子研究所……一年多时间里,筹备组先后考察7个国家17所质子、重离子中心和科研机构,与国际一流权威专家深入交流,形成调研论证报告16份,多达十余万字,认真分析了两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供决策层参考。
原来,美国曾研究重离子,可惜没有继续研究下去,中途终止研发。美国研究团队中的日本、德国科学家,随即回到本国研究,最终发现重离子的良好效应。
调研过程中,数位国际粒子治疗专家发表一致意见:质子疗效稳定、技术成熟;但重离子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显著强于质子,未来更具前景。这为上海的技术引进路线指出方向。
历经持续4年的缜密调研,多次高能物理、加速器研究、临床放疗领域专家咨询论证后,2007年12月31日,市政府最终拍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引进代表肿瘤放疗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即质子、重离子技术同时引进。
引进标准:科技尖端、全球领先
最先进技术由谁来投资引进,同样是难题。
上海考虑引进技术的最初阶段,一些民营资本也曾颇感兴趣,可最终因投资巨大、回报漫长,兴致索然退场。反观国外,无论日本国立重离子研究中心、还是德国国家重离子研究所,走的都是“国家战略”,即以国家研究中心之名,通过政府支撑,推进项目建设。
得知上海即将建设质子重离子项目,各方开始利益纷争。掌握相关治疗技术的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希望上海引进该国技术的愿望;国内亦有专家积极呼吁引进方向。对此,市委、市政府坚持技术先导、立足前沿原则,考量引进设备的标准只有一个:科技尖端、全球领先,有助于我国走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前列。
国际招投标工作,前后持续一年有余。2009年1月23日,技术引进小组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合同。诸葛立荣介绍,这是迄今全球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系统。此前,德国海德堡大学重离子实验室曾引进第一代设备;德国马堡大学与我国引进同样设备。
最先进质子重离子设备“安家”上海。合同规定,3年后(即2012年1月24日)德方将进场设备安装调试,所有技术要求均须符合标准。技术标准前所未有之苛刻,而且国内从未实践的质子重离子设备建筑,去掉审批过程,真正留给施工的仅有26个月。
这一切,看上去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立荣坦言,整个团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排除万难,最先进技术落地上海
工程紧锣密鼓进行,没有白天与黑夜,更不提周末和假日。引进小组称之为,“5+2、白加黑”。
却不想,2010年,欧债危机席卷而来,欧洲经济一落千丈。德国西门子公司决定,关闭公司制造质子重离子设备业务。公司高层紧急会晤市政府相关领导,远在上海的质子重离子建设项目是否继续?如放弃,此前所有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悉数由公司赔偿。
眼看着,最先进技术可能就此与上海失之交臂。
2011年,市领导再次组织专家团队,赴德国开展又一次深入论证,所有调研报告全部重新论证、多方专家再度聚集评估,一轮轮研讨会得出的结论与之前完全一致:质子技术成熟、重离子技术有极大研发前景,并认为,西门子公司的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仍是世界上同类设备中最好之一、具有三项核心尖端技术。上海项目如能具备这三项核心技术,则非常值得引进与探索。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陈建平坦言,“我们排除万难,坚持走到了这一步;如果放弃,下一次占领肿瘤放疗高地的机会,不知再等多少年。”
2012年1月17日,历经团队坚持不懈努力,工程比合同规定提前7天竣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方专家齐集的“外脑”,共同出谋划策,最终使一项项技术标准都经过了严苛检测。
竣工当天,不苟言笑的德方技术负责人头一次脱帽致敬,他告诉翻译,“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繁重的任务,我们德国人未必做得到,你们中国人却做到了!”
2012年1月19日,设备安装调试正式开始。当年12月5日14时36分,第一条高能粒子束流引出,束流在薄膜上扫描出了湖蓝色的“沪”字;2013年11月26日,4个治疗室束流质量达到临床级。历时2年6个月,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提前完成。
坐在治疗室里,蒋国梁教授紧盯着屏幕,那一条条显示粒子束流的动态图,犹如最优美的画面牢牢吸引着他,感慨与激动溢于言表,“有了它,我们能做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