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大家一起除四害
▲ 视频来源:《上海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灭四害》
在上个星期的微信里,小编跟大家讲了爱国卫生运动中全民大扫除的往事,今天小编就着这个话题,再跟大家讲讲爱国卫生运动中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消灭四害。
敲锣打鼓赶麻雀
老上海一定还记得消灭四害的往事,那到底是哪四害呢?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四害分别为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进入60年代后,四害名单上的麻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臭虫。尽管麻雀被列入四害的时间不长,但是老上海们对打麻雀的记忆却特别深刻。
当年捉麻雀可是发动了全市的居民参与,很多上海老年人都是当年消灭麻雀的积极分子。他们那时有的从家里拿了铅桶、面盆、甚至钢精锅盖头当锣鼓敲,有的爬到屋顶挥动红旗,目的就是不让麻雀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在大家齐心协力下,麻雀纷纷掉落地上。
▲ 驱赶麻雀
1958年,上海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灭麻雀活动,近580万上海市民参加,消灭麻雀62万多只,给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
▲ 捉麻雀的儿童
麻雀冤案平反记
麻雀为何要人人喊打,又为何被平反呢?原来当年曾经有科学家发表文章说:“一只体重约六钱多的麻雀,每天所吃的谷子约二钱,一只麻雀一年消耗谷物约四斤。在野外活动的麻雀,因为终日飞翔跳跃,食量应当更大,被它们吃掉和糟蹋掉的粮食一定更多。”因而得出了“全国被麻雀吃掉和损坏的粮食数量不比老鼠少”的结论。那么老鼠吃掉的粮食是多少呢?是3.5亿多万斤。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所以,“吃粮食不比老鼠少”的麻雀自然就成了人民公敌,被列入四害名单。
然而,就在麻雀被大批消灭之后,很多地方的病虫灾害却日益严重起来。一批科学家顶着世俗观念的压力,深入农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始对麻雀进行调研。通过对848份标本进行解剖、鉴别和分析,他们发现,身披恶名的麻雀,仅在七八月间才啄食庄稼,而秋收后的整个冬天它都以草籽为食,让人惊讶的是,每到春天,它们都会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对农业害虫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上书,要求为麻雀平反。最终,科学家们为麻雀平反的意见被中央接受,1960年3月18日,麻雀不再被列入四害,代之以臭虫。
全民动员烫臭虫臭虫是当年的四害之一,现在它只存在于老百姓的记忆里。
当时的上海,可以讲十家人家中八、九家是有臭虫的,棕棚里敲一敲,凳子里敲一敲,臭虫就全跑出来了。如今很多上海人还记得那些年一觉睡醒,身上全是被臭虫叮咬的一个个小肿块,痒得使人受不了。
臭虫善于隐匿,繁殖力又强,因此不容易根除,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来对付这个小虫子。把藏有臭虫的床铺床板放在特制的长铁锅里,用加了六六粉的开水烫煮,将容易躲藏臭虫的缝隙烫后又用针挑,还用油灰嵌缝来彻底消灭臭虫。后来出现了一种叫倍硫磷的农药,对消灭臭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用开水浇烫床板里的臭虫
▲ 将调配好的倍硫磷乳油涂刷床板
1988年10月,经中央爱卫会的检查和考核,确认上海为全国首批灭臭虫达标城市。
大家一起拍蚊蝇
在那些年里,打苍蝇的拍子是每个家庭都必备的。小学生搞课外活动或参加义务劳动有一个常设项目就是打苍蝇。苍蝇都待在龌龊的地方,大家就去菜场、阴沟这种脏的地方,找个角落蹲着,手拿苍蝇拍等待着,看到苍蝇飞过来就拍,拍到后用小筷子把死掉的苍蝇夹起来放在袋子里,并记录数字,第二天这些数字会被公布在教室的板报上,谁拍的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 组织小学生拍苍蝇
▲ 铁砂扑蝇笼
蚊子是传播多种疾病的主要虫媒,对人们的生活干扰特别大。消灭蚊子最重要的是消灭它的孳生环境,不让它生孑孓。除了用六六粉熏,喷药水之外,大家还在家里翻箱倒柜,把所有的瓶瓶罐罐都倒过来放置,不让孑孓有生存的环境。
▲ 翻缸倒罐清除积水
灭鼠竞赛有奖励上海曾经是鼠害非常严重的城市。老鼠不但会偷吃食物,而且还会传播对人类具有毁灭性的传染病鼠疫。上海在爱国卫生运动中,老鼠是重点消灭的对象。
上海人灭鼠害,除了最原始的养猫的方法以外,老鼠笼、老鼠夹、老鼠药各种工具齐上阵。捉到老鼠大家还要把老鼠尾巴割下来——当时是以老鼠尾巴来统计战果的,人们把老鼠尾巴用石灰消毒后串成一串,交到学校或居委会,为此大家还会展开竞赛。灭鼠是有奖励的,有的地方灭一只老鼠换一盒火柴,也有的是一根尾巴换一张书签。
▲ 封老鼠洞
▲ 放置老鼠夹
1990年上海被全国爱卫会授予“灭鼠先进城区”称号,并颁发锦旗及奖金1万元。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广大的民众对那些年除四害运动仍然印象深刻。它不仅改善了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还移风易俗,使广大民众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本周故事讲完了 下期再会—
分享: 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可将本文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即可订阅。
历史文章: 关注账号以后,选择“历史文章”即可查阅历史记录。
点击“ 阅读全文 ”,观看更多往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