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观察]只选3个“青椒”代表上海决胜全国,会是什么学科什么人?[图]
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到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六大组别分别只产生一个特等奖得主,并可按程序推荐申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额外给予其荣誉激励。
大学课程五花八门,不同学科各有良师。如果只能选3个青年教师代表上海高校赴全国参赛,会是什么学科、什么教师呢?
近日,沪上59所高校精选而出213名不到40岁的“青椒”(青年教师),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激烈“飙课”。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到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六大组别分别只产生一个特等奖得主,并可按程序推荐申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额外给予其荣誉激励。
最终,经过评比和公示,除了人文科学组华东师大吕志峰外,另外两张自然科学基础和应用学科组“入场券”的获得者都出自上海交大医学院,一位是基础医学院80后副教授刘畅,另一位则是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80后主治医师乐飞。学医教医的老师,甚至临床医生走上讲台,他们脱颖而出有何奥秘?
教医技医德连留学生都说好理解
本学期末,刘畅博士正在交大医学院西二教学楼403室上最后一课,这是一门为留学生班开设的《病原生物学》必修课。二三十个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留学生,从大二下学期起学习此课,每周一个上午共3节。
刘畅在“病原生物学”课堂上。 |
“蠕形螨,会导致青春痘和酒糟鼻。”在幻灯演示中,刘畅问起留学生,“之前在自己脸上发现蠕形螨的同学,请举手。”几个女生先笑着举起手来。原来,在配套的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后,老师曾教给学生一个简单实验:在入睡前,用透明胶粘住自己的皮肤毛孔,次日起床后撕下,小小蠕形螨的检出率就可能较高。“这是因为蠕形螨喜欢藏在毛孔里,夜间活动频繁,就被粘住了。”
尽管是专业基础课,而且教学节奏很快,可刘畅善于从学生角度或病患角度让人加深对学科的理解。例如,讲到蓝氏贾第鞭毛虫,她提及其世界性分布,引发腹泻症状又叫“旅行者腹泻”;讲到锥虫,她说中国虽无,从前也不讲,但近年来美洲感染率越来越高;讲到宿主白蛉虫,她比划说,它们只有蚊子三分之一那么大,在灰黄色的北方土墙上很隐蔽,不过其身形“驼背”,从侧面更易发现,讲到利什曼原虫,她写下“狮面”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关心这些可怕皮肤病患者不愿见人的心理状况。
每个临床专业学生都需学习这门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的课,目的是打下医技甚至医德的基础。刘畅不时让学生掌握每种病原生物的特性,她结合细菌培养实验结果,告诉学生结核分枝杆菌的四大特性“懒馋丑奸”——别的菌十几分钟分裂一代,它要18小时;而且要吃甘油、血清甚至“土豆泥”;两三周后,才出现菜花状菌落;容易变异,具抗药性。她说,从白喉抗毒素到青霉素,从幽门螺旋杆菌到HIV病毒,病原生物学家是诺奖常客,因此也常常给学生讲科学家如何发现它们的故事,带来医学人文精神。
决赛中,刘畅她们被要求准备20段授课内容,每种内容各讲20分钟,赛前半小时才抽签决定最终的比赛节段,她抽到了鼠疫耶氏菌、科赫法则、幽门螺杆菌等,一路闯入今夏将来沪举办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总决赛。肯尼亚留学生区栋告诉记者,刘老师语言好,教学方法简捷却有效,非常好理解。
刘畅所在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 |
首席教师带33个团队整合本科教学
像许多同行一样,刘畅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不过前后重心之比是“六比四”。尽管她有着临床医学与微生物学双重专业背景,做过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目前研究方向是人体菌群,但让她花费更多心血的还是教学。除了执教研究生课程,她每周有3个半天的本科生课时,以及一门通识选修课,平日还要安排学生答疑时段,并建设分享型的教学网站,以及参与教材编写。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正在上海高校逐渐消失,并形成相辅相成、教研相长的局面。沪上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自2014年实施,要求教授100%为本科生开课。当年有8所高校入选试点范围,涉及授课教师8700多人;2015年又有14所高校加入试点,涉及授课教师增至1.3万人。
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学校是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至今已“激励”了两年,形成了以“首席教师”挂帅为特色的33个教学团队。“制度设计不是简单地按课时考核,而是全程激励,提升绩效,提高待遇。”在与教师晋升相关的指标中,有8条均与教学相关,任何人的“门槛”都是必须达标至少2条。
对于刘畅,她属于全国教学名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郭晓奎领衔的首席教师团队。这个团队除了首席教师,包括主讲教师、课题组长、青年教师、临床医生、教学秘书等,其中“青椒”就有好几个,而刘畅还担任团队教学秘书,也做着最繁琐的教学事务工作。事实上,郭晓奎也是刘畅的博士生导师,并且也是如今这门课程的前身、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的主持者。“传承这样的明星课程,必须花大力气才行。”在拿到市级最高奖之前,刘畅已经荣膺全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等。
郭晓奎教授介绍,在全校首席教师团队的架构中,33个团队就对应着33门课程,这是多次课程体系改革得到的结果。目前,上海交大医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率先突破了按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划分的传统课程分类法,在《人类健康与疾病》导论课之后,就按人体几大系统进行授课,比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这样的体系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适应当前多学科治疗的整合医疗发展大势。
乐飞(后)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 |
医学生有了临床背景的老师,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就会接触临床案例及知识技能,及早激发学生对基础与临床必须有效衔接的认识,有利于日后职业发展。如此次全市“青椒”教学赛二等奖得主陈晟,正是作为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被吸纳为医学院神经系统教学团队成员。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尽管医生临床任务繁重,但仅该院走上医学院本科生讲台的临床医生就已有百人规模。
沈柏用主张“理直气壮”地增加课时费,让医生为学生开课的收入与为病人门诊的收入不至于差距太大。同时,沈柏用透露,计划以医学院即将推进的“临床教学激励计划”为契机,分类培养临床教学师资,比如分别以讲台上授课或病床边带教为主,让具有不同才能的医生都能当好老师。
来源:上海观察 2016.06.21
原文: 只选3个“青椒”代表上海决胜全国,会是什么学科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