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刚:上海自贸区未来的创新任务艰巨
9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复旦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承办的“金砖国家发展与中国自贸区建设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上海自贸研究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袁志刚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剖析了上海自贸区功能的进一步创新。
自贸区建立已经一周年,按照三年要建成,还有两年时间。上海最近在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完成的时候,就是上海中心基本建成,所以自贸区未来的任务非常艰巨。
自贸区的四大功能
第一,是传统意义上货物的自由贸易,具有所有传统自贸区有的基本功能。
第二,是应对全球化的新趋势,就是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的便利化,以及中美谈判,跨太平洋TPP的展开,以及服务贸易,还有跨大西洋。实际上就是全球人类整个大宪章在重新编写,因此上海实际上要应对全球化的趋势,所以跟传统的货物贸易的自由贸易区还是不一样的。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特点,是结合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帐户的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展开了FTI帐户的管理。也就是说,人民币的离岸和在岸市场的一种微妙沟通,以及跨国公司的资金池等等。
第四,政府和市场管理的梳理、政府功能的改革,即政府和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货物贸易便利化
可以简单地概括一句话:主要是在中国要建立一个跟全球接轨的国际营商环境,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一个国际营商环境。
投资便利化和服务便利化
目前做了政府管理和负面清单管理:政府管理是从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管理构建了六个子系统,国家按照审查制度,信用社会体系建设,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度信息公布制度,建立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接管的执法体系,社会力量参与的综合监管。
金融开放
主要是采用FTI管理等,关于上海金融改革的条例和实施细则陆续出台,自由贸易帐户开始落地等等。其他的金融改革以及大的交易平台建设,包括黄金交易体系,金砖银行、金砖五国在上海即将落地,以及中国在新一年的改革开放当中,资本“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快。
服务贸易开放
也做了六大领域的开放,23项措施中已落实15项开放措施,有4项程序将在国务院有关法规调整以后实施,还有很多事项正在协调推进。一年的时间过得非常快,上海自贸区在这一年里面,做了许多工作,有许多数据,也不难评估。
未来自贸区任务更艰巨?
因为其目标设定得更高,未来两年,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创新必须在时空上做几个对接。就时间来讲,对上海自贸区非常重要的几个时间点需要把握的:第一,到2020年上海基本要建成四个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是基础,这三个做到了,金融中心自然也就做到了。第二,到2040年,亚太最重要的物理形态,全球性的城市,大概就是上海。第三,到2050年,上海要成为第一个全球城市。
目前来看,现在纽约和芝加哥可能是构成美洲地区、北美地区最重要的全球城市。从空间上来讲,随着全球GDP体量的变动,金砖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果按照目前的汇率,大概在2019年左右GPD总量超过美国,后面跟上的是印度,印度现在成为了全球投资的热土,大量的美元、资金有可能进入这个地方,加上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再加上韩国、印度尼西亚等等。所以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里面,一个基本趋势就是全球经济中心,将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几个全球城市慢慢地东移。从亚洲这一块来讲,东京自然是很重要的,新加坡、中国香港也很重要,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区位优势,上海一定是这四个全球城市中的老大。这里面时空对接的话,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丝绸之路,上海都是全球城市格局的一个起点,这三条路可以比喻成一个“弓箭”,这里中国首先要解决跟韩国、日本以及BIT的深化,做好“东西联动”,才能够有力量将这个“弓箭”拉开。所以只要在BIT的谈判,在中国未来加入TPP,所有的跟太平洋地区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联动的话,中国往西走的能力非常强。在“东西联动”中的支点城市一定是上海,所以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相对衰落”,这个时间和空间点结合来看,就知道上海自贸区未来的创新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自贸区创新任务的重要性
首先要考虑的,上海自贸区做的东西是完全全国层面可复制的,是强调它的复制能力,还是强调它的辐射能力,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没有讲清楚。如果上海以未来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全球城市为目标,那么目前很多的东西,包括营商环境、法治、政府的感觉、信息透明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现在起码要瞄准香港、新加坡,未来要以纽约、伦敦为高度。这样的话上海很多做的东西,目前不可能全部复制到全国,所以接下去两年内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梳理上海自贸区哪些是可复制,哪些不可复制的,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上海自贸区没有办法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就是28平方公里物理为王的问题。如果仅放在28平方公里,现在到达不了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高度,因为自贸区还有服务方面的开放、金融方面的开放。因此还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比如说将来的服务业开放,是在自贸区里面还是自贸区外面是不是很重要。接下去就是上海自贸区所谓的“扩区”和“扩纬”,一定要区分哪些是功能扩纬,哪些是物理扩纬。此外还需要考虑一个功能口,例如像天津似乎没有这样的地理概念。
第三个方面,上海自贸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金融开放。货币国际化是三步曲,首先是结算,第二个是可投资,第三个是储备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币国际化走得最快的就是结算,现在全世界都看好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向第二个阶段过渡,缺的是境外可投资人民币。所以自贸区扩展了很多的空间,现在实际上建立了很多管道,主要的支持就是实体经济。人民银行有一句话:“知道你的客户、知道你的业务、知道这个钱的用处,那就放吧”。现在资本可兑换主要就是这个,紧接着金融也要开放。因此,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是史无前例的,非常重要的是想好其创新功能。
最后一点,如果今年天津、广东等地得到批复,中央可能会成立领导小组,根据上海过去一年的经验,这在中国当前的体制里面,对上海自贸区是一件好事。重庆的创新已经很好了,上海必须跟兄弟城市一起联合,沿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的蓝图大胆闯,胆子更大前景更好。全球城市的所有资源配置里面,金融配置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不管怎么创新,上海要牢牢抓住金融开放,这是上海的关键。
(本文根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