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脑计划”,为脑科学留“接口”

10.05.2016  09:36
  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明道楼13楼,中科院院士杨雄里的实验室中摆放多年,用于饲养鲫鱼的大鱼缸不见了。
  
  看似小事,可对这位科学家来说,是个大转折——动物模型变了。当初养鱼,是因为杨院士多年专注视觉的神经机制研究,而鱼因其视网膜细胞大又具备三色觉,是较为理想的研究模型。而近年来,他将研究重心由基础理论转向与临床问题紧密结合,关注青光眼、近视眼的发病机理,于是,与人眼结构更接近的大鼠、小鼠,成了新的研究对象。
  
  “在现代脑科学研究领域,我们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应该为其留出‘接口’,站在认识脑、保护脑、模拟脑‘三位一体’的高位上,开展研究工作。”杨雄里说。
  
  据记者了解,在全球人脑研究、人工智能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脑计划正在酝酿中,上海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列入《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作为22个重大战略方向中8个基础工程之首。2015年3月,上海市科委在全国优先启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项目,组织上海市优势科研和产业力量,前瞻布局和探索上海脑科学发展路径,国家第二批千人计划、上海国家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在项目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由上海市科委主导,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1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路线图”的战略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其目标之一是使上海成为全球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