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上海“科创22条”:社会充满期待
在5月25日召开的十届市委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韩正就意见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韩正提到,上海要建设的科创中心,一是必须具有全球影响力;二是要聚焦科技创新;三是要充分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
说到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的问题,韩正表示,关键要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说到底,开放就有活力,放开就是支持。关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他说,关键要从引进集聚、使用评价、分配激励三个环节,出台管用有效的措施。
就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韩正说,好环境不是管出来的,是靠科学的制度放出来的。22条《意见》就是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4个难题。关于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布局,他解释说,关键核心技术,是永远买不来的。只有前瞻布局,才能赢得主动。
放开就是支持
要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创新型体制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好在放开就是支持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22条意见中的第3条就明确了, 要加大涉及投资、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行政审批清理力度。保留的审批事项一律依法向社会公开,目录之外不得实施行政审批。 另外,第3条里面还特别提到了要 改革创新创业型初创企业股权转让变更登记过于繁杂的管理办法,允许企业依法合规自愿变更股东。 这个改变,实际上背后有个小插曲。
今年3月,市领导在位于闵行的民营孵化企业"起点创业营"调研时,负责人随口提起一个烦恼。这家企业股东变更时,按规定所有股东都必须到场验明身份,外地股东也不得不飞过来。没想到,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也被郑重地写进了22条意见。上海市委市政府简政放权、自我革命的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
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制约了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药研发审批缓慢,已成为制约创新药物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上市的1.1类新药,用在临床申请和注册申请的审核时间平均超过4年,而美国此类审核只需大约两年。这样的现状,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研发热情。更何况,生物医药是上海要长期推动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此,22条《意见》里,特别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意见提到, 要主动探索药品审评、审批管理制度改革,争取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争取试点开展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审批制度改革,争取试点推行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创新药物上市许可人持有制度。
另外,在历时一年的调研中,市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对此,22条《意见》也提出了若干项突破性的建议。其中就包括 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同时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行动纲领》的出台,在海内外引发普遍关注和热烈反响。 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更是对22条落地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充满期待:
“服务机器人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延伸,上海政府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对我们这样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是非常地扶持。”
——上海小i机器人创始人 朱频频
“市里面现在推出这个新的政策以后,我相信这个能够大大加快人才落户上海落户临港。”
——上海临港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嘉麟
“真正让科研机构的一些老师甚至是有想法的学生 能够在市场上把他们的想法更快地变成产品。”
——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兆进
“把草根的创新能力,和我们传统的创新能力互补结合起来,可能对推动我们国家制造力由大变强,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孙蔚敏
“科创之路上,借鉴与创新并不矛盾和世界合作,和世界最先进装备合作,我们能够再把中国的企业和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集成创新。”
——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董事长殷伟民
(上海电视台记者 黄伟 徐晓金 毛鸿仁)
相关视频:韩正就《意见》(讨论稿)作说明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