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中心加快突破核心技术 各举措吸引各类人才
高温超导、微技术、“一箭20星”、先进传感器芯片技术,国内首款5.6英寸OLED柔性显示屏……一串串“高大上”的前沿科技新名词,正在上海“用事实说话”。近一年来,上海谋篇布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以实施重大项目为抓手,在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快突破。
从去年开始,上海聚焦重大原创性成果,稳定支持重点学科方向的自由探索,瞄准科学前沿,加强在脑科学、中医药、新材料等重大交叉前沿领域的前瞻部署和推进,涌现出了记忆再巩固机制研究、采用代谢工程策略培育高含量青蒿素及产业化、二维晶体材料、D-A反应的生物催化机制等一批重量级创新成果,为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大批国家重大专项取得突破,填补了一批重大技术和装备空白,在多个领域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例如,世界第3个、国内首个基于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CD绝缘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宝钢示范进展顺利;先进传感器芯片技术取得突破,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飞并实现“一箭20星”,“40—28纳米集成电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项目正式启动,华力55纳米工艺趋于成熟……
2015年,上海科学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18篇,占全国的26.1%;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有1篇,占全国的3.4%;在《自然》上发表论文23篇,占全国的25.8%;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有6篇,占全国的14.6%;在《细胞》上发表6篇,占全国的54.5%;其中以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5篇,占全国的55.6%。2015年,上海共有54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6.5%,连续第13年保持两位数。
在科技创新原动力的助推下,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携创新、集聚、跨越三大“关键词”稳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15年增加75.92亿元,同比增长28.6%,上汽成为国内唯一具有氢燃料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年经济总量达2248亿元,同比增长5.64%。全市市医疗器械企业首次注册的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数量创历年新高,比去年增长25%。
2016年,是上海“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关键之年,将启动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指出,上海科技创新正在重点打造“四梁八柱”,力求在国家急需的若干基础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第一动力”。与此同时,组建若干创新功能型平台,发展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聚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远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