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企孵化器精心构筑“众创空间”
一波新型科技创业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涌动。与此前的科技创业相比,创业者从社会精英走向大众草根,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变为需求导向。而科技创业的载体——科技创业孵化器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物理空间主导到资源聚集主导,从政府引导到市场导向。这就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众创空间”成突破口
科技部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观念与时俱进,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带动创新创业愈加活跃、规模不断增大、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大众创新创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场地、服务等创新创业成本较高;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的发展滞后于创新创业浪潮;政府资金对大众创业者难以做到雪中送炭,初创创业大多处于市场失灵的真空地带;创新创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社会对大众创新创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是构建一批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社区——“众创空间”,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发展“众创空间”,不是“大兴土木”搞建设,而是要在总结车库咖啡、36氪、天使汇等新型孵化器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发挥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规模优势,让创业者之间自由共享经验、知识、思想和仪器设备等创业资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帮互助”“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
完善孵化服务链
作为上海科技创业主要载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早已开始完善创业孵化服务链,探索新型孵化服务模式。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介绍,上海目前拥有科技创业苗圃7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07个、科技企业加速器13个,推进了孵化器专业定位与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结合,形成了浦东、闵行等孵化器的集聚区,以及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的孵化器网络。2014年,创业苗圃培育项目1633项、创业苗圃累计培育项目5654项,成功注册企业的孵化项目达45%;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企业成活率达78%,毕业企业1727家;加速器累计培育加速企业209家,其中已上市企业4家、销售过亿企业20家、完成股改企业12家。
上海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逐步形成孵化器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大企业集团孵化器、民营孵化器和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市级孵化器中民营比例超过30%。启创中国、飞马旅、起点创业营、IC咖啡、INNOSPACE、创业者公社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拓展了创业教育、创业社区、创业投资、“创客”平台、创业媒体等新型孵化服务模式。这些新、老孵化器一起构成了上海的“众创空间”。
为了做好上海“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让早期创业者尽早验证创意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降低创新试错成本,真正走向创业,市科创中心通过与社会公益创业组织合作,以中心基地“孵咖啡”作为创业组织活动平台,支持其开展各类社会上创业者热衷的各项活动,及时传播各类创业政策和信息,弘扬上海创新创业精神。其中,每半月1次的“创业好项目”活动,每季度1次的“创业学堂”和1年2次的“创业周末”活动,以及不定期地与各类投资机构等单位合作开展的“创业学堂公开课”“合伙人投资会”“项目路演”等主题活动,无论从活动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受到了广大创业者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后续跟踪服务及不完全统计,在参加全年度创业活动的创业者中,有51%已经成立公司开始创业,有26%的创业项目申请了市科委的创业苗圃项目备案,有10余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总投资额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