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库门申遗的10大理由,你怎么看?
上海市政协近日组织专家启动了 “上海石库门申遗可行性研究”课题调研,并由此深入黄浦、虹口、闸北等区的石库门民居中。有关专家学者纷纷建议,应该让上海最具特色的建筑——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你怎么看?
1百年沧桑
史学家认为,由于太平天国和小刀会起义,上海周边和苏浙等地的地主、富绅及大量难民涌入上海租界避难,“华洋分居”的局面由此打破,石库门也由此应运而生。一些洋商抓住难民租房这一商机,采用欧洲联排布局与江南以天井为核心的厅堂式传统民居相结合,并以“里”作为名称开始建造石库门。有专家认为, 最早石库门弄堂是1872年建造的兴仁里。 它位于北京东路之南,宁波路之北,河南中路之东。 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
2
世界孤品
中西合璧的上海石库门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世界上是 独一无二 的 , 某种程度来说是“世界孤品” ,具有独特的石库门文化。它保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记忆、丰富文化内涵和生活多样性的不可再生的遗产资源。而且,整个申请过程可唤起广大市民对石库门文化的保护意识,这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石库门里弄面临消失的今天颇有意义。
3
建筑精美
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弄口高耸的中国式牌楼、厚重朴实的乌漆大门、配上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红色坡顶上的老虎窗、两侧对称的东西厢房、文人喜爱的亭子间……高而陡的护墙,深又大的庭院,西式彩色玻璃,大堂顶部和门口高墙上有精致的浮雕木刻和石刻。 梁柱窗栅,无所不雕,十分精美,堪称经典。
4
滋养市民群体性格
上海全市曾有9214条弄堂、20多万幢房子, 石库门曾居住了七成以上的市民。 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雪敏说,石库门曾是绝大部分上海市民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空间,这种上海独有的城市小社区是滋养上海城市文化和市民群体性格的土壤, 石库门里弄是见证近代上海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内容。
5
孕育海派文化
中外移民、五方杂处、三教九流、南腔北调的人文"杂交",使石库门汇集了各式人群,孕育了独特的市民文化, 不仅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性格, 也形成了夹杂零星英语单词的上海话。 石库门里还曾设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堂、赌台、烟纸店、小食摊、老虎灶、理发店等,可谓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货郎、叫卖、弹棉花、修棕绷、修鞋匠、买旧货、跑单帮、玩游戏等叫喊声响也在这里此起彼伏。居民们在此摩擦与融合,谈"山海经",这里既有邻里之间嘘寒问暖的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又有“72家房客”由于空间狭小造成的斤斤计较、彼此忍让。多元文化、数家混居、几代同堂的石库门带给上海人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也造就了上海人的开放、包容、精明和智慧。
6
中西合璧
有意思的是,石库门里弄清一色全是中国名字,大多还采用中华传统“仁、义、善、德、祥、和、安、康”的字样为名,如兴仁、义成、义德、惟善、尊德、祥福、人和、久安等为里(坊)名。因孔子有“里仁为美”之言,用“仁”字为里名的更多达21个。
但其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 石库门中西合璧,合理地吸收了外来的西方文化,又创造性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亭子间文学的诞生地
石库门里走出了鲁迅、蔡元培、章太炎、柳亚子、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田汉、聂耳、丁玲、郁达夫、沈钧儒、邹韬奋、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黄宾虹、丰子恺、周璇、阮玲玉、胡蝶、上官云珠、周信芳、盖叫天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和艺术名家, 产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学派别——亭子间文学。 巴金的《春》《秋》《寒夜》构思、写作于石库门;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收录了在亭子间的所作杂文;张爱玲小说常以石库门里弄为背景;郭沫若、茅盾、丁玲、徐志摩、傅雷、萧军、萧红等不仅居于亭子间,还创作了许多相关作品。
8
中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五方杂处的石库门又更具隐蔽性,它由此也成了中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 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和早期中央局机关、秘书处和中央军委、中央特科等,其地点均不一而同地选择了石库门, 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任弼时等领袖人物,当年也纷纷居住在石库门之中。正如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说,兴业路上那座青砖白缝的石库门房子,便是我党呱呱坠地的“产房”。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二大会址
在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石库门中,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以及当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来上海会见陈独秀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均在此完成。那是中国青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起点。上世纪20年代, 在这一弄堂口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将民族危亡视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了历史风云人物。
9
城市人文遗产
石库门作为近代上海的重要住宅建筑,不只是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宝贵的城市人文遗产。为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会发生在上海石库门,而不是别处,历史的偶然中又有哪些必然?原因在于,石库门建筑不仅地处华洋杂处,其内部结构各自独立又互为关联,身处闹市却有高墙围隔,这里自然成了秘密聚会的理想场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此悄悄点燃。
10
真实的历史故事
有许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在石库门里上演,鲁迅在家中营救过共产党人瞿秋白,吴昌硕在故居与梅兰芳畅谈艺术,反法西斯谍报英雄左尔格在此完成秘密使命,徐志摩和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在此留下爱情故事,就连国际知名的大作家泰戈尔也曾在石库门小住……
专家们认为,石库门里弄保留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规模和百年沧桑,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资源,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原真性标准。
上海应以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强对石库门的保护力度和历史传承,留住历史,留住文化,留住乡情,留住城市的灵魂和血脉。目前,上海还没有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石库门有望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