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今召开 将公布产业扶持政策
昨天中午,一个简短的揭牌仪式完成了上海电影产业新版图中的又一块拼图。
麒麟影业上海总部落户闸北区环上大影视产业园。这是国内影视控股集团总部首次在上海安家,同时,麒麟影业也将与不远处的温哥华电影学院交相呼应,形成区域内的电影产业高地。谈及“落沪”初衷,麒麟影业总裁庞洪直言,是看准了上海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化的运作效率,更是听从了这座城市重振电影产业的号召。
今天,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上海电影繁荣发展,本市将举行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七方面26条政策将正式公布。
以主人翁的心态重温历史
1896年夏天,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徐园茶楼里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的雏形。距那17年后,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问世。
此后,第一首电影插曲诞生,第一部有声电影出现,第一股舞文弄墨的影评风潮涌现,第一批电影公司在浦江边林立,中国电影的青春,曾在上海度过了传奇而浪漫的光阴。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以一部“荣誉史”、“人文史”、“改革史”来定义上海对于中国电影的坐标,毫不为过。
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还是抗战胜利后以《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迎接新中国诞生,老上海的电影发展史几乎等同于一部近现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而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电影依旧以全国总产量近1/4的出品,坐稳中国电影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
产业兴盛的同时,郑正秋、郑君里、蔡楚生、阮玲玉、胡蝶、周璇、汤晓丹、沈浮、白杨、孙道临、谢晋、张瑞芳、秦怡……灿若星河的名字,不仅刻进了上海电影的历史长河中,也在中国电影史上书写难以磨灭的印记。
以新世纪的格局思考未来
细数从前,是为看清来路;鼓舞士气,则为开拓未来。
尽管上海电影百年中曾有波澜壮阔的主流,但本世纪以来的潮涨潮落中,上海电影和上海电影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好在,近年来电影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电影格局带来重新洗牌的机遇,上海电影人的面前展开一幅开阔场景。
2011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七部门下发《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2014年7月,中宣部等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与此同时,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在今年的国际电影节后加快研究步伐。一系列机遇,一整套政策,无疑有助于上海构建、完善现代电影产业链,提升上海电影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渐蜚声海内外,好莱坞梦工厂在上海安营扎寨,温哥华电影学院落户闸北,再到昨天麒麟影业将总部迁到沪上,种种迹象表明--梧桐引来金凤栖,上海的电影产业已呈现出巨大的磁场效应。值此风云际会之时,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的顺势而呼,表明上海电影从业者正以符合新世纪规律的宏大格局,重新思考未来。可以相信,穿行过百年辉煌的上海电影,已经准备好了新世纪的再一次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