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激励职工岗位创新 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15.01.2016  22:31



从1月15日起,我们就将推出一组系列报道。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不仅要有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参与,一线职工的创造力同样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城市的创新力。在过去的五年间,上海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激励一线员工岗位创新,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每天清晨,在徐汇、中环等区域,都有一种"全新式真空吸尘车"上路工作,它出自上海一家叫神舟汽车的民营企业,一部车可以替代20个环卫工人和两台传统扫路车。更难得的是,它的卸灰防尘装置,解决了世界级的卸车扬尘难题,曾获国际专利金奖。这一技术,正是一线工人胡振球的灵感。

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职工、上海工人发明家 胡振球: 把它罩起来,它倒在里面不扬尘之后我再把它收起来。灵感当时也是在看到别人一个很简单的雨篷、或者窗帘篷那种结构想到的。

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杰: 我觉得一线员工的方案是接地气的。看上去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数学公式啊!没有什么复杂的结构,但实际上呢,成本低、性能好。


胡振球是安徽人,刚到上海时,只有高中学历,连图纸都看不懂。2009年,在总工会倡导下,公司开展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的五小活动,并配套现金奖励、人才积分优惠、推荐评选劳模等。受此激励,胡振球主动去读大专,考技师资格证,整天琢磨创新,过去五年做出了50多项发明革新,取得10多项专利。被评上全国劳模后,他成立劳模工作室,带领着更多员工搞技术革新。


在这个车间里,有70多位一线工人,除了胡振球,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已经有过小发明,小革新。

在全员创新的模式下,过去五年,神舟汽车取得了50多项专利,纯吸式清扫车等三个主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投放市场。


十二五期间,上海广泛开展五小活动,技能登高行动,优秀发明选拔赛等。五年来,选拔了数百名工人发明家、命名134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催生出8000多名一线业务骨干。


职工建议被采纳600多万条,产生效益近249亿元。

上海市总工会巡视员 杜仁伟: 过去非公企业的创新比较少,现在非公企业的职工,包括农民工的创新成为了现在的一个风向标,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角度,也创造了很可观的效益。


(看看新闻网记者:周云、朱玫)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