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印迹]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与交大之渊源[图]

25.12.2015  11:02

[编者按]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办教育尽管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事实上,教育要脱离行政干预而独立发展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专制体制下的公立学校更是如此。清朝末年,国运日衰,航运权尽操纵于外人之手。1909年,邮传部为挽回航权,发展远洋航运和航海贸易,急需航海专才,为此准备开设一所商船学校,最佳方案是在部属学校中选择一所专办商船。当时,邮传部管辖下的专门学校有三所,除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以外,还有唐山路矿学堂和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先不论师资设备、教学管理等条件,仅从上海濒临海滨这个地域优势来考虑,上海学校是改办商船学堂的首选。邮传部于1909年夏提出将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改为商船学校,专事培养航海驾驶人才;学堂新设的铁路、电机两个专科全部北移,并入唐山路矿学堂。    

改办商船学校的消息一经公布,举校哗然。商船专业原本也是学校准备开设的学科之一。唐文治到校后,先行办成实业部门最急需的铁路、电机两科,也准备陆续添设邮政、航海等工程专业,力图将学校办成学科较为完备的工科大学。若专办商船专业,学科就会限于一个门类,学校规模也难以发展。因此,心中自有蓝图的唐文治对邮传部的决定难以接受,但是,考虑到学校经费由邮传部及下辖的招商、电报两局供给,若不顾邮传部的指令,将会招致不良后果,甚至于解散关门。于是,唐文治汇集校内外人士的意见,决定采取一个两全办法——代办商船学校:学校不改变原定的方向,铁路、电机两科予以保留,同时先在校内增设一个航海专科,作为另设商船学校的基础,等到条件成熟时再将航海科加以扩充,单独建成商船学校。    

代办商船学校以保留多科性工科的建议得到东南各省士绅的支持。地方人士纷纷发表言论,为保存学校的完整而献计献策。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慷慨解囊,捐地捐银,愿意将原在吴淞口筹办的水产商船学校的渔业公司地基100余亩地捐出,并把所领的官款6万元捐给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用于办理商船学校,以支持学校提出的两全方案。其时清政府正在筹备君主立宪制度,开始注意倾听民意,邮传部也就撤销了原议,同意学校提出的“两全”方案。    

方案一经邮传部批复同意,学校便抓住时机着手筹设。1909年7月,唐文治聘请吴其藻到校筹备。吴其藻到校后在徐家汇学校内组织设立了高等船政专科(航海科),定学制为4年,前3年学专业课程,最后1年赴轮船招商局实习。因是新设专业,当年报考者极少,学生几乎全部来自中院毕业生和专科初年级学生,由学校采用圈定法决定。唐文治挑选学业成绩优良,风度体质较佳的学生,直接升入航海班。在航海科开办典礼上,监督唐文治先带领全体人员朝拜孔子,之后发表了开学训词,谆嘱学生要牢记学成报国的宗旨。    

1911年初,盛宣怀在政治角逐中重新崛起,被授予邮传部尚书,成为学校无形的“督办”,这为学校处理商船与路、电之间的抉择带来了机遇。上任伊始,盛宣怀就同意唐文治的请求,拨款4万两购买学校对面的13亩屋地,作为添办商船学校临时用地;还同意将航海专科腾出的校内设施拟添办邮政科。同时要求唐文治着手筹建吴淞商船学校的校舍。    

1911年春,唐文治亲往吴淞,查勘由张謇捐赠的校地,筹款建筑校舍。同时着手招收新生,及早向社会公布应考条件,其中毕业出路条条诱人,但须要剪去发辫、直接能以英文会话、会游泳等要求,让当时报考青年颇费脑筋。不过,由于学校扩建成功在望,在校生一律公费待遇,毕业出路良好,因此报考者仍然相当踊跃。据统计总共有3000余人前来报考。唐文治见考生众多,汇报盛宣怀后在宁波建立分校,设为中学部。最后录取专科与中学学生共180名,这里面还不包括直升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中院毕业生。    

9月开学时,航海科新老学生迁入校外隔街相望的新建校舍。商船学校正式成立,名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航海学府。商船学堂监督由唐文治兼任,暂定开办费10万两,常年经费6万两。唐文治聘请夏孙鹏担任主任,并聘本校庶务长庄思缄兼任庶务,共同管理日常校务。    

商船学堂开学后不到两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满清帝制被推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商船学堂与北京邮传部失去联系,盛宣怀以看病为名避往日本,学校经费来源中断。等到南京政府成立,经费问题仍然未能解决,两校度日如年。唐文治于是辞去兼任的商船学堂监督职务。1912年3月,商船学堂师生公推海军上将萨镇冰为校长。9月学校由徐家汇迁往吴淞,更名吴淞商船学校。至此,商船学校脱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独立建校,直到1915年因经费短缺而停办。    

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旧址(1911年)

作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嚆矢的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最先是由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在校内创办航海科,发展为高等商船学堂、吴淞商船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从监督管理到校舍建筑,从课程设置到师资生源等方面,都是实际的操作者,可以说吴淞商船学校实际上是由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孕育、并最初由其管理的学校。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在筹设过程中,只是以发展航海科名义购进校外民地,扩充些校产而已,自身学科未能如愿增设。由于两校的渊源关系,商船学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与交大保持着密切关系。1925年,交通部、海军部拟共同恢复商船学校,合令淩鸿勋兼任筹备处主任,统筹复校事宜。后来因政局动荡经费无着而无从进行。1929年,商船学校得以在吴淞复校,可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校舍毁于日军炮火。辗转迁至重庆复校,更名为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又于1943年并入(重庆)交通大学,改为4年制的造船工程系和轮机、航海两个专修科。抗战胜利后,吴淞商船学校再次在上海复校,周均时被任命为校长。航海、轮机两科划还商船,造船系仍留在交大,交通大学另外设立了航业、轮机两个管理系。    

直到如今,作为吴淞商船学校的两所主要继承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仍然以设立于1909年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航海科为学校的发轫,将唐文治作为学校首任校长(时称监督);原先并入交大的造船专业,现在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品牌专业。交大与商船学校的历史关系,正如1930年代的商船学校校长杨志雄日后在《吴淞商船与交大之渊源》一文所称:“推源溯流,船校与交通大学同出一脉。”    

作者:李文佳辑自《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盛懿 孙萍 欧七斤编著)    

单位: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