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乐团今年创造更多机会让年轻人挑大梁
4月起,上海民族乐团微博、微信被“闵惠芬所教会我们的”、“闵老师,我想对你说”等话题包围。4月29日,乐团在大剧院举办“扎根人民·弦韵永存”闵惠芬纪念音乐会;4月30日,“上海之春”首届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论坛专题讨论《从闵惠芬的二胡艺术谈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人民性》……在团长罗小慈看来,连续一个多月的活动不仅是纪念,更是推动上海民族乐团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一步。
“标杆人才”被罗小慈反复提及。60多年来,上海民族乐团荟萃了顾冠仁、闵惠芬、俞逊发、龚一等一代代声誉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演奏的作品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后继者如何超越高峰?上海民族乐团2006年起推出自己的首个演出季。每年20场至30场演出季音乐会中,既有历年来乐团创立的经典品牌系列音乐会,也有作曲家作品音乐会、新创作品音乐会及福建南音、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十二木卡姆等传统非遗音乐。乐团委约创作改编《太阳祭》、《青铜乐舞》、《龙跃东方》、《牧歌》等新作,成为海内外同类型乐团的保留曲目。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上海民族乐团出过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师。当下如何造就大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罗小慈直言,标杆性人才不仅对乐团裨益良多,对整个行业都有重要意义。
今年,上海民族乐团创造更多机会让年轻人挑大梁,孵化标杆性人才,青年演奏家胡晨韵、王音睿、唐一雯等将在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组成“青春飞扬”系列专场。乐团启动《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及创作计划》,鼓励青年艺术家前往新疆和云贵地区采风,形成创作原动力。《我们新疆好地方》双城协奏项目更被纳入年度创作计划。
上海民族乐团的“社会发展部”悄然改名为“艺术教育发展部”,部门名称的调整,折射出乐团“重视艺术教育,培养观众”发展思路。近日,乐团与金山区山阳镇签订合作协议,支持山阳中学民乐教育。
“为观众演奏,不分高雅殿堂还是乡野田间。”闵惠芬曾说,“观众眼里喜爱和认真,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地铁音乐角、国际汽车城、黄浦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处处有乐手定期送去民乐演出和普及讲演。今年,乐团还与市教委合作组建学生民族音乐联盟。4月,为6岁到12岁儿童设计的音乐会《快乐哆来咪》在闵行城市剧院举行,为中学生设计的音乐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亮相嘉定保利剧院,熟悉的民乐旋律,通过活泼的互动形式走近下一代。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