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携手世界工业4.0前沿

24.09.2016  12:41

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的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昨天在上海临港宣告成立,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弗劳恩霍夫IPA研究所、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临港集团等携手,共同探索智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这也标志着中国和德国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将联手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工业4.0的奥秘。    

德国是工业4.0概念的全球发源地,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旗帜般的地位。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特征,智能制造受到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中国也已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即通过嵌入式的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把设备、产品、原材料、软件联系在一起,使得产品和不同的生产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并交换命令。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也是上海“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建了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旨在联合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优势资源,共同在上海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和国际知名度的智能制造前沿关键基础平台,助力上海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据悉,新成立的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是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下属的一个机构,将与研究院现有的9个研究所开展紧密的项目和研发合作,合作方向将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智能设计与材料制备,智能制造质量管控技术,远程智能监控和维护,智能生产系统规划,智慧能源管理,制造物联与大数据等。    

目前,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机器人团队的相关技术成果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尤其在并联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先后研制出9自由度并联结构空间交互对接运动模拟器、6维力传感器、染色体微操作机器人、400吨-米锻造操作机、2500吨伺服压机及冲压线上下料系统、25立方米矿用电铲、60吨地震模拟运动器、大型自由锻件在线检测系统、新型电机-液压驱动伺服压力机等,并成功应用于生产。针对智能制造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需求,在已开发出的多种并联工业机器人及多足智能步行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和德国的合作,学习先进的德国机器人理念,研制出重载操作机器人、消防和救援机器人、安保和海上护航机器人、娱乐步行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形成并联机器人产业。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机器人技术的高端人才培训,对外机器人定制设计和技术咨询服务,支撑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还将充分发挥依托中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打造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中心集聚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专职科研队伍,培养智能制造方向工程博士和硕士,举办智能制造专题人才培训,并成为海外访学、联合培训培养基地。    

9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论坛结合德国工业4.0、结合中国制造2025、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国际合作和未来发展。    

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自成立伊始,就紧密围绕推动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总体要求,结合智能制造国际发展趋势和上海及临港的实际需求,把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和国际知名度的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前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孵化、国际国内多层次人才集聚、研究环境先进的公益性创新研究机构,为推进上海及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产品走向高端提供支撑,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实践与贡献力量。    

来源:科学网 2016.09.22  

原文: 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签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