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按照中央对上海新要求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举全市之力、汇聚各方面智慧,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
■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发展生产力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建设好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要紧紧抓住人才第一资源,培育集聚全球优秀创新人才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下午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市委书记韩正强调,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举全市之力、汇聚各方面智慧,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身先士卒,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本市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奉献新成果、做出新业绩。
表彰大会上,韩正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金亚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颁发“科技功臣奖”。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主持大会。市领导殷一璀、应勇、尹弘、姜樑出席,副市长周波宣读表彰决定。市领导向获奖代表颁奖,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上海科技事业进步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韩正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制定实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意见“22条”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用活用好人才、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和前瞻布局重大工程和项目,全市协同抓落实、抓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开实质性步伐,掀起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新的潮涌。
“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发展生产力。”
韩正指出,我们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根本就是要靠科技,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难题,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造福人民。上海科技资源集中、各类人才集聚、大学科研院所较多、产业集聚度高、要素市场完备,应当也完全有可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推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要更加重视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多地把科研着力点,落到推进创新发展、助推社会生产力进步上来。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建设好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韩正强调,唯有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大趋势,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新变化,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谋划好部署好建设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聚焦张江核心区,加快重大科学工程、重要科研公共平台、大科学研究中心和高水平一流研究型大学等向张江集聚,努力把张江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高度开放、拥有世界级科研机构、设施平台和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希望国内外各类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界人士一起努力。
“要紧紧抓住人才第一资源,培育集聚全球优秀创新人才。”韩正强调,创新发展,关键靠人。新形势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才,更需要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和方方面面的专家。上海科技战线要始终坚持人才为本,把培养好、发挥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突出位置,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机制,以重要科研项目、研发平台、创新事业和良好环境氛围,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要把推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的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股权激励、收益分配等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科研决策权,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动力。
会上,获奖代表金亚秋、刘成彦交流发言。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3项(人),其中,31项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32项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243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法国籍专家简·埃蒙德·阿布瑞尔,美国籍专家程正迪、雷蒙德·查尔斯·史蒂文斯,日本籍专家平野真一,澳大利亚籍专家叶林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
据悉,去年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近30万户,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增长67.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7%,高新技术成果转化603项,发明专利授权增长51.5%,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5家,遍布全市的各类众创空间超过400多家,上海对国际国内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
来源:《解放日报》 2016.04.19 第01版 要闻
原文: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