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湿地报告发布:人工湿地比10年前增18倍
华东师范大学今天发布一份由该校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支撑单位最新完成的《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目前上海拥有较为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为37.70万公顷,相当于陆域面积的55.54%(全国的湿地率仅为5.8%)。其中,人工湿地5.79万公顷,自然湿地31. 91万公顷。
调查显示,上海市目前共有5个湿地类、13个湿地型(不含水稻田湿地)。5个湿地类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13个湿地型为浅海水域、岩石海岸、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种植塘。所有湿地类型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最大,为29.67万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量的78.70%;河流湿地0.73万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量的1.93%;湖泊湿地0.58万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量的1.54%;沼泽湿地0.93万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量的2.47%。
与10年前本市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比较,全市湿地总面积增加了5.7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新增5329.9公顷,比10年增加了近18倍。近10年来上海的湿地结构、分布和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潮间盐水沼泽和淤泥质海滩湿地的总量和比例明显下降,而人工湿地(特别是库塘湿地)面积和比例显著增加。
此外,与10年前调查到的53科102属162种湿地植物相比,本次调查到湿地植物共80科209属321种。这也是本市迄今为止最为翔实完整的湿地植物调查记录。其中被子植物68科195属304种(含变种)、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蕨类植物5科5属5种、苔藓植物5科6属7种。
报告还给出了“上海湿地去哪儿了”的精确答案。崇明、浦东、青浦三个区县拥有全市91.30%的湿地,总面积达34.42万公顷。在中心城区仅存的零星湿地区中,杨浦区的零星湿地区达110.48公顷,普陀区为81.51公顷,闸北区为38.62公顷,虹口区为29.13公顷,长宁区为22.37公顷,且上述几个区均为人工湿地。而在徐汇区,目前坐拥着14.93公顷的河流湿地和52.72公顷的人工湿地。黄浦区和静安区目前尚没有零星湿地存在。
新版上海湿地报告指出,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美学等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本市的湿地是以滩涂湿地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在崇明东滩和九段沙分别成立了鸟类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潜力很大。同时,目前上海许多重要的旅游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地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生态旅游和疗养的胜地。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而且,湿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也成为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实验基地。 (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