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九国院士对话“文理”之争

17.05.2016  00:28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文科”“理科”总是相互对立站在天平两端,人文与科学之间真的只有“冲突”吗?日前(5月13日),“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对话”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顶级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着关于全球人文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与未来。此次参会的“超级大脑”们来自八个国家的欧洲科学院士或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方代表则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或教育部长江学者为主。 

文理学院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康指出,在西方大学中,文理学院往往处于代表大学声望和研究力量的第一阶梯,与中国大学的现代建制有所不同。在西方传统意义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中,各专业领域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壁垒,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和平共存。他认为,在中国“liberal arts”(博雅教育)通常翻译成文科,人们忘记了它科学性的一面。博雅教育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此学者们还探讨了科技类高校中人文学科的角色和博雅教育的功能、人文学科和博雅教育的重要性等议题。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评论》主编、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西奥·德汉认为人文学科将成为未来大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应受到更多的支持与重视:首先,在决定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伦理边界方面,人文学科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次,唯有人文学科提供一种回顾性或前瞻性‘描述’,这种个人或集体的‘文本’,将使我们理解过去与未来的意义或至少赋予其某种含义;再者,人文学科不易受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大学管理体制方面,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工商管理教授拉尔斯·英瓦尔探讨了世界一流高校的治理。全球大学都面临着愈发明显的市场压力,对于大学的创新和全面发展的毕业生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英瓦尔以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探讨了美国大学的管理体制,重点讨论大学董事会、大学校长和大学参议员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三方的互动合作,并指出这种三方管理模式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后人文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人文主义以及人文学科将受到挑战。”通过回顾现代中国历史上人文主义的发展演变历程,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后理论时代”:理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无所不能,所向披靡。王宁呼吁加强类似关于数字人文的交叉性研究,以弥补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良性互动和互补关系。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6.05.15 

原文: 九国院士对话“文理”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