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俞勇:先做人,后做学问[图]

22.12.2014  22:27

1986年,俞勇教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了他所钟爱的职业——教师。近30年的默默坚守,俞勇从最初的站在讲台上会脸红,对着学生讲课会出汗,拿着粉笔和讲稿会手抖,到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资深教练奖”、“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从严授业 以德育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30年来,俞勇培育了大批的栋梁,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他的主要贡献有:首次推出“人机接口与图形学”课程设计,之后作为该校颇具特色的三大课程设计之一,并在国内已得到普及。 为亚洲首次夺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全球总决赛冠军,并首次将总决赛引入亚洲,对推动计算机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办了以培养计算机科学家为宗旨的ACM试点班,创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机制,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在国内已有很大的影响力。重视基础研究,注重研究生培养。在WWW、SIGIR等重要国际会议和IEEE Transaction等期刊上发表了60余篇论文,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与关注,学生倍受知名企业的青睐。 

教学方面,主编教材2本、译著2本。先后主持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负责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学团队等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4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篇,率队夺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3次。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数据与知识管理研究。先后承担10多个国际会议、研讨会等程序委员和主席,国际期刊编辑。先后主持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20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发表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百余篇,被引用500余次。指导的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指导的硕士生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次。 

俞勇喜欢学生、热爱学生,但从不溺爱他们,甚至很严厉。记得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就是太高傲,看不起其他同学,以至同学间的关系相处得不融洽,俞老师三番五次地跟他谈心,告诉他,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可以说,在他身上俞老师花了很多精力,想了很多办法。令人欣慰的是,他在毕业时给俞老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您是第一个能‘管’住我的人”。一年后,在他给我的贺卡中写道:“我的每一次经历都在告诉我,您说的话是对的”。毕业10多年了,俞老师每年都会收到他来自大洋彼岸的贺卡。 

金牌教练 默默坚守

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个世界”。这一点俞老师坚信不疑。要使学生成才,必须营造一种气氛,构筑一个舞台,让他们能够自由展示和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些年来,俞老师一直尽力实现着。作为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交大队的领队,他希望为队员创造一流的环境,搭建一流的舞台,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个舞台一出戏,既然是戏就要有协作,然而,在这出戏中每一个人既是主角也是配角。 

俞老师经常对队员说的一句话是:“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就应该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状态如何?”要演好一出戏,队员要互相学会观察、学会协作、学会交流、学会总结,戏中每一个角色都应该把演好这出戏当作走向成功、走向胜利的一次实战演习。 

2002年,在第2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中上海交大3名本科生力克包括MIT、Stanford、UC Berkeley等众多世界名校站在了由欧美人称霸了几十年的冠军领奖台,创造了亚洲历史。时隔三年,2005年上海交大又一次夺得了该项赛事的世界总冠军,再一次震惊了世界。2010年,俞勇率队第三次夺得世界冠军,让上海交大成为世界上第三所该项赛事的“三冠王”。简简单单的“三冠王”这几个字,凝聚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每天把自己变得更强些”。俞老师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学生、鞭策自己。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报考交大,俞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培养这些优秀学生,使他们今后具备更强的世界竞争力,成为IT界的行业领袖,成为计算机科学家。在学校的支持下,2002年俞老师创办了ACM试点班。它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激烈的竞争环境,让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如开设了一门《基础实践》课程,该课上讲台的不是老师,而是从选题,收集、整理和组织材料,到演讲,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选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乐、体育、时事、风土人情等等,综合地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认定的事要执著、要认真,想办法做到精致、甚至极致”。俞老师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每做一件事都会有收获、有成绩,28年来,他在教学改革、教书育人、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等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是,每当取得成绩和获得荣誉的时候,就是他对自己有更高目标、更高要求的开始。 

当上海交大获得第一个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全球总决赛冠军的时候,很多人劝俞勇激流勇退,但是,他自己已经有了新的目标,要不,怎么还再会有后两次的世界冠军! 

在获得教学成果奖后,他又创办了ACM试点班,目的是要“构筑计算机人才‘金字塔’,打造计算机教育‘中华牌’”。俞老师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学生。尽管俞老师平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含糊,甚至严得“吓人”。在比赛训练中,有的学生感觉自己进入比赛无望,便会吊儿郎当,还把这种情绪在队里传播开来。俞老师发现后十分生气,毫不留情地将这这些队员“开除”出去。还有,在招收学生时,我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这里很苦的,要求又严”,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愿意吃“”,愿意严“”。 

俞勇推崇的是“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做人”的教育理念,他欣赏的“为人处事”之道是高调“处事”、低调“为人”。他认为这样的人目标很明确,胸怀大志,对自己要求很高,但不会张扬,为人谦虚好学,无论在事成之前还是在事成之后都一样。这样的“为人处事”之道容易得到众人的帮助,也就更容易成功。俞勇老师正是这样一位言传身教的人民教师。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12.22 

原文: 上海交大俞勇:先做人,后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