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一对一"精准扶贫 把庭院经济培训作为重点
南疆四月,春暖农忙。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其村,往日的“一片土黄”没了,土房子、土围墙、土圈舍变成了漂亮的“林中小别墅”。重点是,这不仅是“拆迁盖新房”那么简单,上海援疆团队利用已建成庭院基础设施,再通过“一对一”精准帮扶模式,加大上海在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引进和经营营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把庭院经济培训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能力。
住房是大事,最急需的事情解决之后,特困群众家中庭院养鸡养鸭种葡萄也成了上海援疆力量要考虑的事情。上海援疆团队正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在一项项安居富民工程规划之初,就注重特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在一个个小细节上实现“精准扶贫”。
新建镂空围墙为留一棵果树
对口帮扶,以民生为本,安居富民也讲究技巧。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其村农户阿布都伟力满怀激动,在后院农地栽下第一棵从上海某葡萄专业合作社运来的果苗。这批果苗共有1200颗,全村28家农户联合成立合作社,集中建设8亩左右的葡萄示范园。示范园已与上海相关企业和单位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以固定价格连续两年包销该合作社的葡萄,免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小小庭院有甜头。叶城县巴仁乡五村一组,密林掩映处,21户农家比肩而居,庭院整齐划一,屋子南侧则是规整有序且功能多样的禽畜圈舍,圈舍南边围墙上有道大门,顺手一推,映入眼帘便是一片狭长规整的田地,这片地由每家后院辟出两亩地组成,统一耕种了薄膜西甜瓜,混植以土桃树。这种“前宅——中圈——后园”的庭院经济模式颇受当地百姓欢迎,喀什各地如今广泛借鉴。“上海援建的新农房,除居住品质大大提升外,庭院的经济作物每亩地至少能创收1500元,加上禽畜养殖,脱贫致富不难。”巴仁乡干部吾布力托合逊表示。
贫困户的房子最残破,光“安居工程”不够。上海援疆团队从规划之初,便将富民安居工程和发展庭院经济叠加,起到精准扶贫的效果。记者清晰地记得,数年前在喀什村庄里看到有意镂空的新建围墙,为让一棵果树出墙来。对农户而言,一棵果树也是一点收入,上海援疆资金盖的房子,精细考虑至此。
上海援疆助力当地发展庭院经济以富民为重心,围绕庭院经济生产、加工、贮藏、运销各个环节,从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解决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缺资金、缺技术等问题,力争通过3年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安居房和旅游景区规划结合
泽普县的长寿民俗文化村,已将安居工程与旅游景区规划结合起来,建设集居住、休闲、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安居富民工程。上海援建团队结合民众需求,把安居富民与发展设施农业结合起来,如以“人畜分离”模式兼顾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需求,还比如,鼓励相对富裕的农民修建两层楼“别墅”之外,多盖一点点商业设施,比如庭院葡萄架下的小茶室、小卖部就是好创意。
在莎车县,米夏乡又有村民忙碌乔迁新居,新房子很漂亮,蓝色的窗户,黄色的墙体,二层小楼鲜花掩映,门前是宽敞洁净水泥路,昔日的土坯房已被砖混结构的抗震房原地更替,并已经受了数次地震的考验。在叶城县,富民安居房建设上海援疆资金给予每户10000元帮扶,加上地方各级专项28500元,农民翻建新居积极性很高;在翻新同时,上海援疆资金对乡村道路、水、电、沟渠、文体广场等配套工程同步投入,不少农村新房子还通了天然气。南疆旅游看民俗,安居房也是风景线。
为让援疆资金发挥更大效用,同时减轻当地农户负担,莎车县的援疆干部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新方式——农户自建、原拆原建,在项目审批后由农户自己采购建材,自己联系施工单位,自己商定费用价格。记者走访发现,旧房拆除时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互相帮衬,农户邻里间相互“出工”帮忙,大大减轻了农户负担,不少安居房一拆一建一年完成,当年入住,大量节约出的土地资源可用来发展庭院经济。
新一轮援疆以来至去年底,上海累计帮助建设安居富民房17.6万户,专项补助资金投入19.2亿元,安居点基础设施配套投入7.8亿元,在全国19个对口支援新疆的省市中,三项指标均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