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排涝年年升级 为何仍现水漫金山?[图]
原标题:前夜昨晨特大暴雨致80余条马路积水、千余户民居进水、50多座下立交封闭排涝年年升级,为何仍现水漫金山内涝窘境反映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上海正全面提升整体防汛排水能力
昨天上午,暴雨导致闸北区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前夜昨晨这场特大暴雨,又让上海变成“海上”:80余条马路积水,千余户民居进水,50多座下立交封闭,河水倒灌,车辆抛锚。
很多无奈“看海”的市民心生疑问:近年来,上海不断进行积水点改造,防汛排涝系统年年升级,为何仍无法阻止城市内涝发生?
雨潮“二碰头”影响排水
上海入梅后的首次暴雨不仅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从16日开始至昨日,全市虹口、普陀、杨浦、闸北、浦东、嘉定、宝山等地的过程雨量均超过240毫米,接近常年梅雨量总量。
同时,正值今年汛期第二次天文大潮汛,与降雨过程的“二碰头”,导致内河水位居高不下。此外,部分地区排水设施薄弱,排水系统尚未建成。像虹口港泵闸虽已通水,但仍处于建设过程中,其工程效益还无法全部发挥,影响沿线泵站正常排水,一度加剧了虹口地区道路积水。
内涝窘境实则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避免的“城市阵痛区”。上海的排水系统是个大系统,每个雨水排水系统基本由泵站、排水管道等组成,排水大多通过管道进入附近河道。据上海市排水管理处介绍,市中心城区目前采用的排水标准为:设计市内排水标准一般地区1年一遇(相当于每小时降雨量36毫米),重要和特殊地区3至5年一遇(相当于每小时降雨量50-56毫米)。而这次降雨期间,上海河道水位高涨,已没有能力再接纳市政道路的积水。
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水务局局长顾金山指出,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潜在的防汛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此外,全市还有不少下立交、居民住宅小区存在暴雨积水隐患,云岭西路等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基本空白,西部地区泄洪能力尚未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排水空白有待填补
上海易积水道路情况在逐年改造,从1998年起至今总共改造170多个项目、200多个路段。而在暴雨考验下,部分区域还是暴露出了排水软肋。本市规划的361个雨水排水系统,尚未建设完成,还有多个建成的排水系统低于一年一遇的标准。在暴雨和特大暴雨情况下,普陀、长宁、宝山、闸北、杨浦、徐汇等区部分道路和低洼地带经常出现严重积水。
部分地下空间的防汛能力不足、措施不力,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近几年每逢暴雨,地下车库等都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部分轨交地下车站受站外积水影响存在倒灌隐患。
仍滞后的城镇排水设施,亟需加紧马力。市排水管理处处长周宇告诉记者,9项道路积水点改善、47座下立交改造和121处下立交积水自动监测系统等项目,被列入今年市政府实事工程,正按时间节点目标全力推进。其中9项道路积水点改造都是5公里以上的大口径排水管道,目前8项完成过半,此前普遍使用的400毫米和500毫米管道都将统一改换成直径一米宽管道,大幅增强排水力度。“南面中心城区在本次特大降雨中交出合格答卷,其中黄浦区整体排水压力较往年大大减轻。”
此外,瑞金路、新闸路、威海路等此前传统积水点均无积水过载。截至今年5月,本市道路积水改善工程累积敷设排水管道2330米,约完成工程量42%,其中四川北路项目已经完成。“本次特大降雨中,四川北路积水点并未发生严重的河道水位上涨便能说明问题。”周宇表示。
上海也在探索各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排涝方式。昨天中午12时,记者在浦东新区南泉路与东方路之间的峨山路上看到,这一段长约570米,宽约20米左右的道路上,并未出现积水。周边居民反映,即使在凌晨4时雨量较大时,这条曾较易积水的敏感路段也未出现过积水。而在2013年两场特大暴雨中,峨山路周边商铺曾“遭殃”。
去年底开始,浦东新区城市排水管理所对这一路段进行改造试点:采用新型雨水口加速排水——新型立体涡轮型雨水口将细小垃圾一一拦截,雨水能快速流入管道,确保路面不积水。据测算,新型雨水口泄流能力约达60升/秒,即使在树叶满铺覆盖情况下,也能达到55升/秒以上,相比传统雨水口泄流能力可提高2-3倍。
抵御能力目标五年一遇
眼下,上海正持续推进防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设施防御能力。记者从市防汛部门获悉,本市西部地区泄洪通道防洪堤防达标工程正逐步推进;桃浦河西岸等一批应急抢险工程基本完成;庙行、龙华机场等排水系统也将在今年汛期发挥作用。
据了解,上海整体防汛排水能力正在做全面调整,力争“十二五”结束前,达到能抵御一年一遇降雨强度。此外,“十三五”规划结束前,上海将初步达到能抵御五年一遇特大降雨强度。
苏州河区域的25个排水系统有望先行试点,“十三五”期间苏州河流域将建设深隧系统,增强苏州河调汐能力和防汛排水能力。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600多个住宅小区积水点改造工作。
“未来上海会继续遇到此类特大暴雨,自然的力量不断推动防汛的设防标准,希望市民能够更多理解。”周宇表示,在本市新一轮排水专业规划修订中,已开始对本市暴雨公式、排水标准予以研究,并统筹考虑全市防汛排水能力提高和初期雨水治理,力保未来城市防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