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上海持续深入有效推进教育援疆工作
坚持加大力度和注重内涵相结合 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
针对喀什四县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实际,“十二五”期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教育项目约80个,安排教育资金接近16亿元,约占上海援疆资金总数的18%左右,大力支持教育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工作,不断夯实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硬件基础。一是注重对接需求,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调整、优化基本建设项目结构,加快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双语学校的建设速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双语幼儿园建设力度,为扩大招生规模、增强办学能力创造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注重强化功能,在开展基本建设时加强规划、明确定位、拓展功能,项目交付使用后积极协助做好后续运行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最大功能和效用,广泛惠及喀什四县各族人民群众。叶城双语教师进修学校、莎车图文信息中心等成为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坚持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着力提升教育自我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教师培训培养。重点针对当地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围绕双语幼小衔接、普及高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等重点问题,坚持就地培训与来沪培养相结合、骨干带动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学科教育与语言培训相结合,借助“韬图汉语动漫教程系统”等成熟教学成果,加大优秀教师支教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当地教师培养培训,为实现小学双语教育全覆盖、提高高中阶段升学率等发展目标奠定师资基础。“十二五”期间,上海选派的优秀援疆教师超过120人,由上海支持开展的各类培训项目覆盖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此外,“十二五”期间,上海还派出30名高校教师赴喀什师范学院(现喀什大学)开展示范授课,帮助学校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沪喀职教联盟组织两地学校干部开展双向互派挂职、两地教师开展带教活动,每年召开研讨会,增进双方交流。着眼于喀什地区可持续发展,变“输血”为“造血”。2015年组织10名新疆专业老师来沪进校入企培训,20余名上海职教名师赴喀送教培训,总计培训了110余名教师,为新疆职教发展提供了长效的、重要的人才支撑。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重质量”,进一步做好上海高校、职校和内高班在喀什地区的定向招生工作,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探索并形成各层次人才的有效培养机制,帮助喀什地区培养各类急需人才。沪喀职教联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入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德育专家等组建联盟专家库。目前,专家库成员已达100余名,其中喀什地区27名。沪喀职教联盟建立适合两地合作办学特点的新模式,提高顶岗实习的水平,充分发挥就业部门、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开发和建立高效的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今年毕业的330名内职班学生,就业率达99%,报考升学率达84%。目前,上海市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学校总数达到14所,2015学年新生1234名,在校生4000余名。上海市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学校总数为3所,2015学年新生390名,在校生规模近千人。上海各部门还共同组织好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回疆参加高考工作,推进回疆对口单列招生,通过现有政策和路径进一步满足内地中职班学生升学愿望。此外,“十二五”期间,上海高校累计安排新疆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超过8000人。另一方面“强管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着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上海市民族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不断完善市、区、学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推进混班教学和混合住宿,注重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生活关爱相结合。在上海内地新疆高中班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出了七宝中学、嘉定一中“青年党校”,崇明中学“自主管理”,奉贤中学“分层教学”,松江一中“和美课堂”,育才中学“新生适应期教育”等一批好的做法与经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工作,如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向每位新疆内职班学生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补助,还专门补贴返乡经费。优化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常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围。近年来,上海委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新疆生源高校毕业生回疆就业专场招聘会,邀请新疆企事业单位来沪招聘,减少学生就业成本,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学生的就业。
坚持创新机制与搭建平台相结合 不断深化教育帮扶合作
一是进一步探索教育共建共管机制。由杨浦区率先探索实施的共建共管泽普五中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当地引起良好反响。目前,共建共管试点工作将逐步在喀什四县推广,选派校长及管理团队对口管理1所中小学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学校共建共管合作模式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一方面,依托上海职教资源,充分发挥沪疆两地职教联盟作用,在沪喀两地分别召开了主题论坛,紧密对接喀什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服装、燃气、机电三个专业分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经验的广泛共享,形成校、企、协三方联动的合作新格局。加强两地政府、企业、学校的交流合作,促进职校学生实习和就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上海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围绕喀什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在规划编制、学科发展、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支持和帮助,力争在2016年将纺织和服装专业打造成自治区精品专业,努力建成喀什地区最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三是建设喀什双语教学研究中心。立足提升当地自身培训能力,积极配合喀什地区教育局,依托喀什师范学校建设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主要承担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及巴楚四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双语强化培训,预计可在各县每年集中培训七、八百名双语教师的基础上,再集中培训200名左右优秀骨干教师,同时开展双语教学理论研究与指导、双语教育学术讲座和研讨、双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双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以及远程教育服务等工作,努力把该中心建成新疆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双语教育示范基地。
四是积极推进“千校手拉手示范校”工作。充分发挥上海教育优势,组织动员双方中小学开展千校手拉手示范建设活动,增进新疆与内地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上海5个区30所中小学与喀什四县58所中小学已建立了结对关系,相关结对工作正在不断深化中。
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积极凝聚各方力量
一是教学成果不断成熟。2014年沪喀职教联盟完成了《初级汉语校本教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汉语》和《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汉语》等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时启动了开发新疆“三史”教育校本教材研究。上海韬图动漫有限公司研发的“韬图汉语动漫教程(小学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受到了各方充分肯定,成为当地推广普及双语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四县共投入500万元,在180多所小学1000多个班级推广双语教育的动漫教程,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共惠及4万多名学生。
二是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借助“喀交会”、上海少年儿童国际艺术节、职业技能大赛等平台,两地学生交流才艺、切磋技艺,共同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加强各民族文化共享互动。内职班学生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荣获一银一铜,在2015年上海“星光计划”大赛上荣获3个三等奖。两地还积极开展“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增进两地青少年之间交流和联系,在各民族学生心中埋下了友谊和团结的种子。
三是社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各类企事业单位、基金会、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通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方式,面向喀什四县各级各类教育提供帮助,形成上海市教育援疆工作新的合力。从2010年起,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优秀双语教师奖教金,共投入经费250万元。2015年起由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上海光彩事业促进会出资200万元,设立“均瑶育人奖”,将面向喀什四县优秀乡村双语教师和优秀职业学校教师开展评选表彰活动。
下一阶段,上海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紧密结合上海对口支援的南疆四县社会事业发展实际,以编制“十三五”援疆规划为契机,坚持将改善民生争取人心作为工作的根本,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让广大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