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执法类公务员改革:重"上街率" 补"空白区"
原标题:避“独木桥”、重“上街率”、补“空白区”——上海深化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透视
执法队的年轻人晋升,不用等“老人”腾位置了;“白加黑”、“五加二”上街执勤,直接与收入挂钩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考核约束加强了……去年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首先瞄准改革难度大、群众呼声高的城管执法、市场监管两大队伍。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为加快贯彻中央部署,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上海目前已决定将改革试点深化扩大至全市其他13个区县。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身份转换一小步系统推进一大步
戴了10多年大盖帽的上海徐汇市场监管局徐家汇所所长张喆秋,今年4月参加了公务员入职宣誓仪式。这一次,他的身份变了:从原来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变成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改革,是逐步完善整个行政执法体系、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一环。浦东、徐汇和嘉定,是上海先期试点的三大区域。在先行试点中,上海迎难而上,选择城管执法、市场监管这样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利益关切深、改革推进难度大的现场一线队伍,以职位分类和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力求趟出一条新路来。
“试点打破了公务员按综合类管理的大一统模式,按照公务员法的分类,建立了行政执法类这一职务序列。今后还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好比以前企业改革,从工人中衍生出工程师、会计师,增强了企业活力一样。”参与改革方案设计的徐汇区公务员局局长何爱兴说。
身份转换一小步,背后的系统推进一大步。从职位分类、入额套改、机制建设到工资兑现,各项试点任务环环相扣。如何在繁重工作的同时保证现有队伍平稳过渡,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
从三个区的试点情况看,最终有95%以上的城管队伍、80%以上的市场监管被列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员额。“这充分体现了面向基层一线、面向执法效能的改革导向。”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说。改革后,不但政府的执法资源更为集中、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执法类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大大拓宽。
“年轻人不用熬了,队伍也好带了”
1986年出生、2012年才加入浦东城管队伍的张士俊,在此次试点的民意测验中,从一级执法员(相当于科员)晋升为四级主办(待遇相当于副主任科员),这令他感触颇深。
“以前像我这样的,熬个十几年,都未必有今天的待遇。以后真要好好干,珍惜改革带来的机遇。”张士俊说。
像张士俊这样的脱颖而出者,在此次试点中并非少数。统计显示,在徐汇区500多名城管执法类公务员中,有106人从一级执法员晋升到四级主办。
浦东城管执法局局长曹亚中说,原来城管队伍压职压级现象十分严重,“如果上面的领导岗位没有变动,很多人干到退休还是科员,没有机会晋升。”改革后从最低的二级执法员到最高的一级督办、执法督导,共设置了10余个职务层级。这意味着,只要基层行政执法人员遵章守纪、认真履职,今后不用挤行政级别的“独木桥”,可以在职务序列上冲破科级、处级的“天花板”。
“变的不仅是晋升通道,还有考核激励机制。”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说。以市场监管为例,原来处理紧急的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也是常事,但加班费并不能保证。改革后,绩效考核和分配都向一线倾斜,执法队员可以拿到执法津贴。“只要‘上街率’高,加上办案质量好,我们测算下来,一线执法员拿的钱可能比局长还多。”何爱兴说。
从上海实践看,改革对提升执法队伍积极性的效应正在凸显。张喆秋告诉记者:“现在的感觉是,人好叫了,队伍也好带了。”徐汇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倪建国说,去年一年,徐汇局走了5、6位公务员,其中包含所长一级的。今年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提出辞职。
清除城市管理“死角”让群众更多获得感
执法类公务员改革,让基层执法队伍的心里更加“敞亮”了,职业更有“奔头”了。但是,试点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此。提高政府执法效能、清除城市管理“死角”,让企业受益、群众得益,才是改革的落脚点所在。
已经40多岁的张喆秋,改革后又重新“充起了电”。“市场监管部门的多数人是从工商过来的,对质监和食药监等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改革要求我们在上街过程中,像医院的‘全科医生’一样,能快速处理各种情况。”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徐汇市场监管局取缔无证无照776户,而去年同期是103户。过去一些屡治屡“回潮”的乱设摊点顽症,今年也得到了有效整治。
“原来处理违规建筑,容积率超标是规划部门管,擅敲承重墙是建设部门管,乱搭乱建才归城管负责。改革后执法主体统一了,责任主体也统一了。不但相互推诿的情况不大可能有,还可以补上很多监管空白区。”曹亚中说,以燃气管道占压隐患整治为例,发改委有执法权但无执法队伍,移交给城管执法局后,一年查处的隐患点就有上百个。
从长远来看,执法类公务员改革,也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向。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建融说,政府改革总体而言,是要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而包括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在内的综合执法队伍,正是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支撑。
根据规划,下一步上海的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在配套制度上,将推行能力素质三年计划,重点解决基层执法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试点范围上,不仅扩大到其他13个区县,还将从综合执法队伍扩展到水务、文化等专业执法队伍,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行政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