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2015上海志愿服务发展论坛今天举行
【新民网讯】 12月2日下午,以“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为主题的“2015年上海志愿服务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来自市内外的志愿服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300余人出席会议,专家学者代表和志愿者代表等在论坛上做专题演讲。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致欢迎词,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姜鸣主持论坛。与会者围绕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潘敏在主题报告中提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促进力量,是推进社会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这在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潘敏同志强调,上海创新社会治理与加强科创中心建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志愿服务发展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应在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好推进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的和谐共舞。潘敏同志表示,志愿服务虽是一种自愿和自主的行为,以助人和互助为目标,但却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和社会属性。志愿服务弘扬的是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推动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增加群众的亲社会行为,形成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潘敏同志要求,要满足社会需求而在社会领域自主发起和实施的富有成效的创造性活动,在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内部治理与财务审计,提升其规范化水平,通过政策调整与平台创设,引入市场、社会投资机制,确保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的经费保障,同时激发它们积极参与社会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创新思路,构建创新机制,探索创新方法,寻找创新路径。潘敏同志最后表示,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福利事业,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有责任和志愿服务组织一道,致力于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和规制。
与会学者认为,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加强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大有可为。志愿服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不能、市场不为”的许多公共服务之不足,是解决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要通过激发和培育公民的“元责任”、加强志愿服务理论建设、典型培育等方式,大力弘扬和倡导志愿服务文化,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强健的“魂”和“体”。要通过优化志愿服务平台,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等方式,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等更多力量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原文来源: 新民网 | 发表时间:2015-12-02 | 作者:王玲
原文链接: http://shanghai.xinmin.cn/xmwx/2015/12/02/2903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