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智造”:飞入百姓家造福民生

07.06.2015  13:26

  一个看上去很小很“”的胶囊,无痛无伤吞进肚子就能“大展拳脚”,变身为世界上首个可以做胃部精确检查的胶囊机器人;运用上海光源的现代技术突破,就能解开古老故宫文物修复的“密码”,更成为国际国内新药研发的“后盾”……这些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领跑”的高科技研发成果,都来自上海张江“智造”。

  昨天,记者在张江高新区实地采访走访后发现,不少和老百姓相关的“张江智造”科技创新成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则透露,为落实《意见》,相关实施办法草案已经广泛听取各方建议,并将于近期公布。

   高新技术和老百姓“贴肉

  说起高科技创新,许多人印象中属于“高大上”、遥不可及的高精尖领域。但在张江,不少科技“大腕”们将目光盯上了造福民生的创新领域。

  在首批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和留学硅谷多年的博士团队带领下,经过7年的努力,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出世界上首个可以做胃部精确检查的胶囊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多家大医院临床使用。去年,胶囊机器人亮相上交会,并顺利落户张江金桥园,建设了可年产100万粒“胶囊机器人”的生产线。昨天,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和许多年轻的高科技“新锐”不同,安翰董事长吉朋松早已到了不惑之年,小平头、黑框眼镜,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面颊,但不变的是创业初期的激情。

  吉朋松曾是当年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就下海,曾是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早期创始人、做过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还研究过糖尿病的食疗等,在几年前再次走上创业路。只是这次,他选择的不是熟悉的中关村等,而是上海张江。

  “我研究过全国各地的高新区,在决定创业这个项目时最终选择了张江。”吉朋松说,这个项目直指国际最尖端的医疗设备领域,张江是最适合延伸国际触角的地方。同时,他表示,在张江,无论是要找海归还是“土鳖”本土人才,都非常容易;在公司里,两种人才各占半壁江山。尤其是在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进程中,张江处于很有优势的战略地位,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张江发布”有关负责人则介绍,在“互联网+”的时代,不少张江的高科技公司将互联网与各类专业领域相结合,让科技创新真正惠及到民生。比如,一个插座就可以让电视自动断电,一个小盒子就可以让汽车自己呼叫救援,戴上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地看球赛,穿上鞋子就可以随时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程……“张江智造”的高技术产品,正在实实在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打造科创中心进行时

  上海建设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整体方案已经于5月底公布,事实上,作为“一号课题”主战场的张江,早在“一号课题”推出前就绸缪已久。昨天,张江高新区创新促进处处长马文刚透露,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将于近日出台。

  据介绍,张江高新区自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在3年的时间里,已由一区六园发展到一区22园。在这块土地上,汇聚了上海80%的经济集聚区域、80%的创新型企业、80%的高端人才。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和张江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方向一致,而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遇。

  马文刚透露,实施办法将落实科创中心的任务具体分为3大块、19条,其中包括推进建设有张江特色的功能集聚区、“四新”经济创新载体等;发挥“双自联动”,深化人才管理体制,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等;促进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品牌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其中,国家科学中心未来将设在张江园区内;嘉定菊园张江分园将设立张江示范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区,在杨浦湾谷张江分园设立国家技术功能转移中心等。

   启动国际人才试验区

  “双自联动,关键是人才。”在市委“一号课题”中,许多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新举措让创新创业者们怦然心动。自贸区扩区,更带来了许多集聚人才的利好消息。比如,在自贸区将率先试点外国留学生在自贸区就业、放宽外国专家就业年龄限制、集中办理“中国绿卡”窗口,扩大方便国际人士就医就学,延长国际中转时间等。

  马文刚透露,在市委“一号课题”的分课题中,其中就包括“张江示范区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在这些新举措中,有的将率先“花落张江”,并辐射到全市。

  同时,课题也将制订政策方案,吸引更多国际一流人才来张江发展,并让更多本土人才拥有国际影响力。为了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张江正在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领衔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的国际合作,对转化国际前沿科技成果所需的中试、试制和示范性应用给予资助。

  根据“两步走”时间表,从2015年至2017年,张江将初步建立和理顺国际人才试验区的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的各项措施;从2018年至2020年,将基本建成国际人才试验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和人才战略高地。本报记者宋宁华|记|者|手|记|

   大张江,小政府

  张江高新区俗称“大张江”,1区22园,将上海近八成创新企业、高端人才纳入其中。大园区里政府部门权力也不小吧?但令记者惊讶的是,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可谓全国最小的高新区管委会,编制29人,实际在位的只有21人。2013年,一批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张江高新区,高新区又“拱手相让”,一个权力也不留,全部下放到各分园。

  “放权”的同时,张江频频给企业发出创新“福利”——“张江示范区100条”密集出台,张江创新加速度的“8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撑起一片天,张江信用促进中心为创业初期企业“雪中送炭”……

  依托市场之手,靠市场化机制看项目的申报前景,在“张江示范区100条”中,有50%为后补贴形式支持企业。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则雪中送炭提供贴心服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张江要成为创新创业者的乐园,归根结底,要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