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双自联动成效明显

14.07.2016  11:06

  开栏的话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今年6月,我国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宣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的大中小66个城市组成长三角 城市群,开始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征程。本报近日派出记者前往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了解长三角城市群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经 验和协调发展一体化的现状,以及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等。今天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站在世界地图前,可以看到全球六大城市群错落有致地分布:以巴黎、伦敦、纽约、芝加哥、东京和上海这六大国际城市为龙头,分别引领着一个城市群,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各自散发着经济辐射的能量和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与世界另外五大城市群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几组数据为证:长三角城市群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 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但与世界另外五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第一,GDP却比 最高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40320亿美元少了近2万亿美元;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13737美元和地均GDP974万美元/平方公里,这些 数据都排在六大城市群的最后。

  差距就是动力。今年6月,我国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改革开放排头兵,主要体现在我们要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更多可复制、 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贡献。创新发展先行者,主要体现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 新中心,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双自联动”成效明显

  今年4月27日,是上海自贸区扩区一周年的日子,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园的900多家创新企业在家门口实现通关,成为周年庆的献礼工程。

  张江丹桂路835号,新建成的“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位于一幢四层楼高的灰色建筑内,张江900多家创新企业无须再远赴浦东机场办理货物通关,在家门口的服务中心就能“一站式”搞定。

  这只是“双自联动”的一个缩影。“双自联动”是指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上海自贸区面积120.7平方公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面积531平方公里,两者有约65平方公里的叠加区域。“双自”园区的交错融合,为创新政策叠加、体制机制共用、服务体系共建提供了机遇。一年来, 浦东全面复制推广自贸改革经验,推动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度联动取得明显成效。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是张江两大拳头产业。长期以来,这两大产业却深受通关之困。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企业均需通过空运,从海外进口大量试验试剂和生产材料,而企业提取这些空运货物,过去只能在浦东机场走一般货物的通关程序,费时费力。

  张江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张江成为上海自贸区的一部分,享受到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红利。按照新的通关措施,企业完 成通关提货的时间,由原来的2至3个工作日缩短至6至8小时。对生物试剂等特殊进口货物来说,节省下来的这个时间直接关系到这批试剂能不能在实验中发挥作 用。

  “这是‘双自联动’带给企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一位生物医药企业高管说。

  上海自贸区建立近3年来,“双自联动”将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改革推向新阶段。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介绍说:“‘双自联动’只是上 海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之一。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 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记者了解到,经过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自贸区运行一年后已经形成5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事项,其中21项已经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33项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要跻身世界级城市群,上海不仅要在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中起关键作用,还要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更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分析认为,“上海缺能源、资源,商务成本还在一直上升,虽然产业结构体系比较完备,但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创新方面”。

  来到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采访,上海电气执行董事、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黄瓯介绍说:“我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自 2015年9月25日在国电泰州二期项目正式商业运营以来,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机组发电效率47.82%,高于当今国内外最高水平0.82个百分点。

  创新潮头的上海,2015年5月25日明确提出要将上海建成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以及国际科学、技术和产业策源地之一。到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创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据介绍,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共计2万多人参加,上海就有8000多人参赛。“在上海,创新是全社会的事情,不创新不改革就不能评为先进、不能得到提拔;把 研发经费视同经营利润来考核等一揽子措施纷纷推出……”周波介绍起上海支持改革创新的理念和举措来如数家珍。他认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的“四新经济”,要求政府具有宽广的视野、宽松的管制、宽容的氛围。

  为使创新工作全面落到实处,今年4月,《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出台。这个先行先试方案,将针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核心瓶颈制 约,按照分工,由各部门围绕人才发展、国企科技创新、众创空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财政支持、知识产权、外资研发中心发展、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等 出台9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创新的内容需要创新的方法来执行。最近,张江园区管委会的同志们都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新软件,名叫“审批跟踪服务平台”,只要用自己的用户名登录该平台, 张江园区内重大项目的审批进展都能一目了然。一旦发现职能部门之间有彼此扯皮,互为前置审批条件,让企业“无路可走”的现象,张江行政服务中心就会及时出 面协调,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起来,“当面锣对面鼓”地将问题说清楚,研究出解决方案。

  上海要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张江是核心功能区。其一大使命就是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前沿科技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 问题研究提供科技支撑。今年,张江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就有37项,为了让这些“科学重器”尽快落地,张江推出了这项“全生命周期”的审批服务新举措。

  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

  如何以新突破来加快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林旭伟认为,主要要抓好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着力实现体制机制的突破;二是着力实现创新能力的突破;三是着力实现创新方式的突破。

  其实,这3个突破不仅适用于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也适用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更适用于上海整个的改革开放进程。在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方面,上海的改革一样风生水起。

  上海以承担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演奏好“退、放、进、变”四部曲,努力做到相信市场、尊重主体、各司其职、多元共治。

  为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创新协同联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上海着力提升开放式创新发展水平。如上海的虹桥商务区,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正努力打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央商务区,成为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新引擎。

  “商务区的规划理念先进。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目标,确立了‘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的理念。如‘最低碳’ 方面,按照建设低碳商务社区的要求,核心区建筑100%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的介绍,让人对全 部建成后、规划区域总占地面积达86.6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充满向往。

  据悉,虹桥商务区将通过“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的核心功能,整合周边产业、要素与经济资源,提高对生产服务、商务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的综合 供给能力,形成高层次的集信息发布、中间品贸易、现代支付、会展物流、订单管理、信用保障、定价机制、制度支持于一体的现代化贸易服务中心。

  在现代、时尚、绿色环保和充满创意的虹桥商务区,如今,跨界融合的企业已进驻不少,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也纷至沓来。记者感到,虹桥商务区一定能从 地域上、层次上和功能上弥补现代服务体系发展中的缺陷,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持续提升长三角制造业在新的国际分工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长三角 产业经济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