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式住宅街区负责人:千城一面现象或改变
时隔37年,我国在城市建设规划领域的总体性要求做出了重大变化。在昨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新建住宅小区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引起了各方高度的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建筑设计领域的权威人士、上海首个开放式住宅街区的项目负责人等,就相关焦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从造“鸟笼”变成造森林
钱生辉,有国内“合作建房”第一人之称。他告诉记者:“开放式街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欧美国家的住宅领域更是比比皆是,我特别喜欢这种建筑氛围。”出于对这种模式的心仪,其领衔的临港新城滴水湖项目便采取了这种开放式街区的设计,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经审批通过并着手开建,不出意外的话,将成为上海首个建成的开放式住宅街区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的各个住宅楼都有沿街的出入口,居民刷卡可以进入。底层全部为开放式商铺,区域内道路供步行,二楼公共空间为业主专属的户外平台。钱生辉告诉记者:“设计建造这样一个开放式住宅街区,成本上和传统的合围式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原本开发商就像做一个‘鸟笼’,没有社区功能;今后要利用好公共空间,就好比要打造一片森林。”
“千城一面”现象或改变
此次在《若干意见》中提出“街区制”,其实在全国范围内早有试点,四川成都是首个全面推行试点的城市。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成都去年已经选定9个区域试点小街区建设。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唐晓东透露,过去的大街区制,即大马路、大广场、大循环的弊端是把城市割裂开来,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单元。“而小街区由若干个单元组成,街区单元尺度不大于200米×200米,街区单元规模50亩左右。小街区虽小,却五脏俱全,其中的住户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
除了方便生活之外,“开放街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各自独树一帜的单体建筑,各不相同,自成一派。“这种单体建筑的设计首先有利于住宅、街区中心和街道。它还提供了视觉缺口,便于阳光、自然光线和空气的进入。”住建部一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体建筑的多样化,将有助于城市的个性化,从而避免目前国内“千城一面”的状况。
安保和扰民问题解决不难
“住宅小区由封闭式变成开放式之后,原先的小区绿地和道路变成公共的了,是不是开发商该退钱给业主?”在网络论坛中,这一问题的提问者最多。对此权威专家表示,现在的房价中不包括绿化、道路的公摊部分,因此即便变成公共设施,也不牵涉到业主被侵权的问题。不过上海正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黄铁山律师告诉记者:“如果小区公共设施改性后用作盈利用途,比如变成马路停车场,那么根据物权法,收益应该由全体业主分享。”
在《若干意见》公布之后,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还包括:未来住宅小区的安全和商业设施是否扰民。记者采访了多位开发商负责人,安保由整个小区的联防变成了各个单体的单独安保,这在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都可以提高单幢建筑门禁的安全性。对于新开辟的底层商业是否会扰民时,业内表示,以上海为例,像在居民区开设餐饮都有距离和环保的强制要求,这些会保证基本的居住环境。
对于城市或是一场“巨震”
不过,对于几十年来适应了合围式居住的中国老百姓和社会而言,这次新政会引发的或是一场“巨震”。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原先对于社区的管理基本只要到达小区大门口,门内由物业和居民自治。变成开放式社区之后,政府社区管理如果必须伸入每条“毛细血管”,工作量是几何级别的增加,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方能应对。
对于政府建设规划部门,小街区实现后,土地的出让方式或将产生巨变。土地是否会随着大街区的消失,以小面积的形式入市?怎样协调不同业主间的建筑风格?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原先大组团的小区设计理念,几乎会被全盘打破。例如没有了围合式的小区,小区大门怎么设计这类细节都将重新考虑。
对于房地产周边行业,安保设施的升级、社区商业的设计等都蕴藏着满满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