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即将和大家见面啦

14.06.2016  03:55

编制按:中国建设报6月13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对《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进行了报道。《导则》成果目前正在意见征询和最后的完善过程中,近期即将正式发布。以下是报道内容:

  原标题:以人为本 重塑街道活力——上海将率先推出街道设计导则

  中国建设报记者 丁艳彬 吴瀚

  过去几十年,为了解决交通能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街道建设过于片面注重机动车通行,致使市民通行空间大幅压缩,街区活力、文脉传承、出行安全均面临压力和挑战。街道设计与建设向“人性化”转变,近年来成为中央与地方规划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自2015年年初开始推进《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并即将发布正式成果。《导则》没有简单地列举国内外项目进行分析,而是聚焦本地,因地制宜,从上海市优秀的街道建设实践案例中提炼出关键元素,围绕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四个目标形成了设计策略和导引,使街道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街道,用更多元的手段来塑造街道,使街道真正成为承载市民生活,沉淀市民情感的魅力空间。

武康路上的街道生活

   记录设计实践多元化探索

  《导则》并不是一本单调的技术性文件,而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城市画册。穿插其中的众多优秀案例,既展示了上海精致而丰富的街道空间,也记录了上海街道设计实践的多元化探索。

  如,享有“创意”名片的大学路,展示的是创业园区充满文艺气息和活力的街道空间。这条贯穿杨浦区创智坊科技园区全长仅650余米的小路,近两年在上海声名鹊起。它西接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等学府,东连聚集着IBM、甲骨文等IT巨头的知名创意产业园“创智天地”。街道两旁林立着各种特色的零售店、餐馆、咖啡厅与体验工坊,商铺的座位统一有序地从室内延伸到宽阔的人行道上,街上常见的垃圾桶也颇具创意地隐藏在五彩斑斓的涂鸦之中,整条街道带给人一份别样的惬意与清新之感。

  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休闲街,大学路自规划设计之初就站在较高起点上。紧凑的红线宽度、较小的建筑退界、连续的街墙、多功能混合的建筑布局,都是在规划阶段确定的基本格局。然而,这并未带来即刻的繁荣。大学路从2006年建成到受到追捧,事实上是经历了一番艰苦的改造的。

大学路

  2011年,“创智天地”项目的开发主体和大学路沿线商业的持有者——瑞安房地产公司与杨浦区政府展开合作,从交通组织、绿化环境、店面装饰、智慧设施、灯光效果等方面,对大学路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改造,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中的居民需求,最终使大学路以崭新并充满活力的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收获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在大学路的改造过程中,创造性的探索了政府与企业协同管理机制。杨浦区委托五角场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联合各政府部门与瑞安房地产公司共同进行大学路的改造与后期管理,解决了沿街商铺外摆等城市管理难题,成为街道品质提升的关键。

完善美观的沿街设施

  与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路不同,被誉为“浓缩上海百年历史”的武康路,因其丰富的历史典故、优秀的历史建筑、街角的咖啡厅,展现出了一种优雅的韵致。如今,武康路早已名声在外,其保护模式为上海历史风貌道路保护和整治提供了重要样本。

  作为上海64条最高等级的风貌保护道路之一,武康路的保护性整治较一般街道显得更为精微复杂。为了加强精细化管理,徐汇区政府牵头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规划协调,推动分工合作。同时,还建立了总规划师制度,引入高水平的规划专家深度参与道路整治过程中的技术协调工作。实施过程中还格外重视把风貌保护和民生改善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让风貌保护成为了公众积极参与的行动。

武康路

   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追求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表示:“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最有活力的街道,都是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了首位。《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核心目标就是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实现从‘道路’到‘街道’根本性的转变。

  据庄少勤介绍,《导则》格外强调了四方面转变,即在理念上,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在方法上,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在技术上,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在评价上,从“强调通行效能”向“促进街区发展”转变。

  为增强《导则》的可实施性,上海目前正结合近期的城市道路项目进行试点,一方面践行和示范《导则》要求,另一方面也通过试点形成对《导则》内容的反馈。目前已经开展的试点工程包括虹口区的天潼路,徐汇滨江的黄石路、丰谷路,浦东新区的祖冲之路,普陀区的杨家桥路,静安区的昌平路桥梁工程等。

愚园东路:非机动车道路

  庄少勤表示,上海已经全面进入更加注重“品质”的时代,街道设计是上海城市设计工作的首要切入点。与《导则》同步完成的还有《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和《上海市城市设计(建管)导则》。《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针对上海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目标,明确了相关规划准则、建设引导和行动指引,为社区规划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上海市城市设计(建管)导则》从上海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分布特点出发,对城市空间进行分类引导,挖掘并提炼各类城市空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引导要素,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设计引导体系。

苏家屯路:街道作为社区生活空间

  此外,上海还在设立专门机构、搭建设计联盟、开展“城市设计挑战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多方位地为加强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