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上海市民经常锻炼 最喜爱快步走和慢跑

29.09.2016  17:07

  

  东方网9月29日消息:《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简称“300指数”)昨天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本市全民健身“300指数”为254分,全民健身总体发展情况令人满意。其中,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76平方米,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为17.3元。

  上海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一次“300指数”。2015年“300指数”继续采用第三方评估方式,从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方面,把脉民生体育,共有35个评估指标。结果显示:“健身环境”指数总体与往年持平,各区县发展相对均衡,其中嘉定区连续四年在区县全民健身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2015年,全市新建体育场地540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79021.0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6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本市共建有百姓健身步道582条,覆盖173个街镇,社区覆盖率达到80.1%。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有1260所,占学校总数的83.0%,占具备开放条件学校的96.6%。“社区体育场地”仍然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体育场地类型。

  “运动参与”指数保持上升势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8%,与2014年(40.4%)相比持平。快步走和慢跑、羽毛球、篮球、广场舞、乒乓球等项目依然是市民最为喜爱的项目,足球首次跻身前十。71.5%的上海市民在2015年进行了体育消费,其中,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内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7.4%,市民体育消费中位数为467元。

  “体质健康”指数保持良好趋势。到2015年底,全市建有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为114个,覆盖56.4%的街道乡镇。全市开展各类监测服务活动162场次,受测市民人数为150384人。成年人、老年人体质达标率为97.1%。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为96.1%,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人群的体质达标率分别为96.8%、95.3%和95.5%。

  在上海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的调查中,“增进健康”以66.8%的比例排列第一,其次为娱乐消遣,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等。调查同时显示,影响市民参与锻炼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闲暇时间,占54.9%,“不懂锻炼方法”(15.1%)的因素占比首次超过“场地设施较远”(13.6%)因素,成为制约市民参与健身锻炼的第三大原因。

  调查显示,目前本市市民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与实际供给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市民喜爱的羽毛球馆、游泳馆等热门运动场馆设施存在较为明显的需求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