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第九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新秀奖)获得者简介
2016年,是实施上海“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关键之年。在国家、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上海女性主动参与、勇于担当,展现巾帼风采。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基础上,联合开展第九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评选活动。
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审定及社会公示,赵维莅等10位同志荣获“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陈瑶等5位同志荣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这15位女性是上海优秀女性的杰出代表,她们在推进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贡献出骄人的智慧,并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全市妇女积极参与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巾帼创新奖(10人)
赵维莅,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致力于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和转化型研究。聚焦具有鲜明亚洲特点的侵袭性淋巴瘤,研究疾病分子机制,筛选淋巴瘤的新标志和新药靶,探寻淋巴瘤靶向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思路。2013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鲍利群,1967年1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上海分部副主任、研究员。“护卫舰设计师”鲍利群主持主力战舰电力系统、综合隐身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为突破制约我国水面舰船推进和隐身性能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做出重大贡献。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马璟,1963年12月生,无党派人士,博士,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从事药理毒理研究30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主导建立了51个药物安全评价新方法。把安评中心打造成通过国内外GLP认证最全的机构,完成了572个新药的安全评价,推动了我国新药研发进程。201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兆礼,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在全球变暖的东海浮游生物影响机制、海洋生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和修复等研究中创新性成果丰硕;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9篇,合著专著2部。作为第一获奖人分别荣获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15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何敏娟,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耸结构研究室主任、二级教授。勇于教学改革与实践,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主持或参与的教改项目连续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成果获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融入国家标准编制,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难题;2010年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季申,1963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天然药物室/保健食品室主任、一级主任药师。带领团队完成了千余项国家药品标准制订;引领中药安全性检测技术创新发展;主持和承担30余项国家、上海市重大项目; 积极推动中药标准国际化。201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文艳,1963年9月生,群众,大学本科,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承担并负责十几条轨道交通总体设计和多项科研项目,是国内少有的既承担过钢轮钢轨,又承担过跨座式独轨两种轨道制式的设计负责人,在轨道交通设计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2010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李楠,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立足原创、自主创新,成功克隆30余条具有重要科研和应用价值的新基因。发现多种活性化合物和肿瘤表位肽,以此制备的肽特异瘤苗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为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组药物研发提供了创新源头。
郝春燕,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硕士,上海市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栽培条线负责人、推广研究员。为宝山推进蔬菜标准化、无公害、耐热(耐抽薹)青菜新品种、蔬菜机械化、土壤保育、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高效栽培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建华,1972年2月生,无党派人士,博士,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OLED产业联盟秘书长,上海优秀学术带头人、新型显示首席科学家。在电子信息器件和新型显示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中获得多项成果,领衔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引领推进新一代OLED显示和产业链发展。
巾帼创新新秀奖(5人)
陈瑶,1978年6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聚焦于癌蛋白Gankyrin 在肝癌中的作用机理和靶向药物研发,获授权国际(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各1项,另申报国家专利2项。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2015年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覃小红,1977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材料系主任、教授。从事多维度亚微米纤维集合体介质诱导成形理论与产业化研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新世纪人才计划等项目20余项。获2014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林燕丹,1978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健康和智慧照明,负责国家973、863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大飞机专项、上海市教委等课题,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22篇;专利10项;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敏,1979年11月生,群众,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注于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探索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研发和个性化特征研究,开拓国际前沿的肿瘤代谢抑制剂研发。是我国肿瘤药理研究领域的青年骨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宋春景,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专业带头人,高级工程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先后参与了巴基斯坦恰西玛二期核电工程、CAP1000标准设计、CAP1400示范工程等项目。设计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共获专利15项,技术秘密12项,获多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来源:《解放日报》 2016.03.07 第06版: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