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牌蔬菜抱团闯市场
17岁来沪,从做农产品批发开始起步,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天赋秉异的生意头脑,王庭锋几经周折,选择在生态岛“安营扎寨”。在他的管理经营下,位于上海市崇明竖新镇的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不仅拥有蔬菜种植、加工、配送整套成熟产业链,还成为服务500多家超市、酒店、高校食堂等各行业的蔬菜供应商。在贯通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王庭峰将“订单农业”做得有声有色,其实,他的梦想远不止于此。
农产品销售“渠道为王”
1982年出生于江苏东台的王庭峰自幼对父亲从事的农产品贸易工作很感兴趣。16岁那年,王庭峰跟着父亲首度来沪跑车送货。一次,他在批发市场附近的超市闲逛时偶然发现,父亲大老远运送过来的同类农产品,在超市零售的价格竟然是批发市场的两三倍!原来,当时超市的货物大多是由配送商从批发市场采购后,再通过分拣加工送至各商超的。年轻的王庭峰开始琢磨着,倘若把中间环节去掉,从源头直供终端,也许能带来更大利润。一年后,王庭峰高中毕业,带着母亲塞给他的9000元,只身一人来上海闯荡。他摆过地摊、当过小贩,后来有了自己的门面,加上父亲在销售渠道上的支持,几年后,王庭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多年的摸索打拼中,王庭峰深深体会到农产品销售“渠道为王”以及减少中间环节对利润的重要性。他曾经拿出所有的“家当”承包农贸市场,却惨遭“滑铁卢”,不甘认输的他重新回到农贸市场从临时工干起,不断沉淀自己。后来,王庭峰经人介绍进入上海济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凭借努力和汗水,2009年,他被任命为上海济洪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
源头到终端“无缝对接”
一次偶然机会,王庭峰跟随静安区街道结对帮扶小组来到生态岛,初识崇明,便被那里的环境所吸引:干净的河流,清洁的空气和土地,很适合种植健康蔬菜。不加思索,王庭峰作出了人生中一项重要决定:下乡务农。在崇明当地政府的协调及帮助下,王庭峰在竖新镇惠民村流转了第一块20亩地,并在2012年成立了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凭借良好的人脉和渠道,很快,静捷合作社就与联华超市股份公司、农工商超市、万达集团等400余家商超签订了种植包销合同,同年,王庭峰注册成立了上海静捷物流有限公司,承接合作商超的生鲜配送合同,真正做到源头种植到终端销售的“无缝对接”。为扩张业务,他又先后注册了上海洪捷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捷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庭峰在崇明本岛地区流转的蔬菜种植土地逐步扩大到了1800余亩,基地配有1000余亩日光温室大棚,建有30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中心和10000余平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配备40多辆全程GPS监控的冷藏车,年可生产蔬菜8000吨。静捷合作社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国农业部标准园”、“上海市重点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荣誉。
牵手电商“订单式生产”
在产销无缝对接的同时,王庭峰不忘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先后和“U掌柜”、“美菜”、“盒马鲜生”等知名电商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对供应链的深度重构,和基地、农民建立双赢渠道,实现订单化生产。为实现蔬菜的优质优价,王庭峰投资建造了标准化的包装车间和流水线,严格分级,以全程冷链确保商品品质。每天凌晨,合作社的大棚已经有人在采摘新鲜蔬菜,然后陆续运往标准化包装车间。大棚的外墙上张贴着二维码和责任人的姓名,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基地和农产品信息,显示纳入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王庭峰认为,“订单农业”能让合作社合理地安排种植计划。产品持续供应,不同品种的蔬菜可以每天有,农民用工也能有序规划。“因为要人工包装,人力成本就会增加了,但与此同时销售额也在增加,其实效率反而提高了,这对于合作社的发展来说是利好趋势。”王庭峰希望,未来能实现采摘包装的全程机械化。
饮水不忘掘井人
来到崇明,感受着生态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村民朝夕相处,让王庭峰有了回乡的亲切感。在静捷的蔬菜基地,200多名当地流转土地的农户在获取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如此,王庭峰与合作社所在的竖新镇惠民村签订了合作发展计划,积极参与当地慈善活动,年底向流转土地的村民发放节日慰问品,每年还资助惠民村六万元。
尽管合作社的设施成本投入巨大,回收周期漫长,王庭峰仍然觉得有价值。合作社现在种的蔬菜80%是绿叶菜,很符合上海市场的定位与需求。眼下,王庭峰觉得蔬菜基地的规模适中,不宜盲目扩大,他希望寻求合作,搭建服务平台,把周边的同类合作社带动起来,共享资源,抱团打响“崇明”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