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微企业招聘火 占全市招聘市场总量的60%以上

17.06.2015  09:07

  今年上海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小微企业取代大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来自小微企业的用人需求已占全市招聘市场需求总量的60%以上。

  昨天,市教委公布上海高校毕业生最新的就业统计数据。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7.7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截至6月11日,签约率为62.40%,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没有直接找工作的意向——有人已经注册了公司,有人在全力准备创业,还有的提出要当自由职业者。

   小微企业已成招聘主力军

  今年,面向高校应届生的求职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行情:大企业平均招聘规模缩水,小微企业用人需求猛增。

  市教委的统计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的用人需求同比有所下降,尤其是化工业、建筑业、金融业等行业企业,下降比较明显。以建筑业为例,去年,一些高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上演过“整个班被一个公司抢光”的行情,而今年,同样专业的毕业生却分散在各行业就业。招聘同样出现“起伏”的还有金融业,证券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有小幅增加,而银行的用人需求则有明显下降。

  相比之下,小微企业则日益成为沪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其提供的岗位已超过用人需求总量的60%。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平辉认为,预计今后几年,小微企业都将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了解到这一就业新趋势,大学生们也应适当调整就业心态和职业规划。

  实际上,今年不少高校毕业生已对小微企业青眼有加,不少人更是抱着找寻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心态,考虑加入一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但由于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于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而这类企业本身发展前景难测,这些客观因素都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难度,求职的周期也相对延长。

  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说,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转型力度不断加大,小微企业在就业市场表现相当活跃。这些充满创新活力的小微企业,可能会成为上海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来源。而且,小微企业步入快速成长期后,在人事聘任方面大多不重学历重能力。因此,这些来自就业市场的新风向,也会进一步倒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适应社会的新需求。

   高校将为创业提供更多延伸服务

  目前,上海高校中选择自主创业和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正不断增加。

  “根据前期排摸,沪上高校已有250多名学生注册了公司;还有几千名毕业生表示,自己正在创业过程中,完成公司注册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平辉介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趋势。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还闯出了一条就业路:自由职业。比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中,目前和企业签订就业三方协议的只占一成左右,该校学生的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比例历来较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魏志强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该校表演等专业,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考虑成为自由职业者或自主创业。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自身没有生存压力,因而更关注理想和抱负是否能得以实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陆靖认为,这个现象在如今的高校中已经比较突出,值得关注。对于一些已经毕业但尚在创业准备期的大学生,如何做好延伸的就业服务,对高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

  就在不久前,市教卫党委组织的“高校创新创业典型”专题会上,一位同济大学校友回忆,他创业最艰苦的时候就是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每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他“”在学校的学生寝室居住,“”在校生的饭卡在食堂吃饭——正是大学在管理上的“睁只眼、闭只眼”,帮助他熬过了企业的初创期。

  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教委昨天表示,将在加强各项就业服务的同时,深入推进促进创业工作。比如,努力创造适宜创业的学籍和学校生活条件保障;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机制,为有自主创业意向和已在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