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校探索给高中生上“爱情课”

25.03.2016  12:32

  90.3%的受访者身边的同学、同龄好友正在谈恋爱,但爱情观教育却是当代教育的“短板”,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成为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昨天下午,作为首吃“螃蟹”者,上师大附中和东方教育时报首次联合探索“高中生爱情与生命教育”课,两位老师上了两堂“爱情课”,随后还开展了名师论坛。专家在现场呼吁,爱情篇目应组单元成系列进高中教材。

   老牌”作品得票最多

  爱情篇目是否要进高中语文教材,而且是组单元成系列地进教材?

  东方教育时报在上海市的一所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所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5份。

  调查发现,52.74%学生认为爱情篇目进高中教材“挺好的”。调查还发现:90.3%的受访者身边的同学、同龄好友正在谈恋爱。

  既然课堂不能满足青少年对爱情的好奇,在这个数字化教学的时代,他们选择在课堂外,通过新媒体“自学”爱情这门课程。调查显示,53.4%的受访者偶尔看和爱情相关的微信微博,且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小。可见,不论男生女生,也不论学校如何,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爱情的主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仍有58.2%的学生偶尔通过书籍与电视了解爱情。

  爱情是什么?有58.3%的受访者认为是成长,是责任,而36.1%的受访者认为是开心随意。认为爱情就是开心随意和成长责任的比例在男女生中的比例相差不大,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对于爱情意义的理解差不多。

  在爱情观形成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50.7%的受访者认为是艺术作品中的爱情。当问及“你心目中最应当选入语文教材的爱情篇目”时,学生给出的答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泰坦尼克号》、《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这些“老牌”的艺术作品获得了最多票数。

   》让学生红了脸

  上师大附中一级教师尹胜娟带着学生们细细品味着张爱玲的《》,在这不过40分钟的课程内,同学们一边红着脸,一边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对张氏爱情的理解。

  张爱玲的《》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此次爱情主题的所学篇目。是否愿意让这样的爱情篇目进入教材?现场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

  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于漪说道:“爱情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短板,老师们一直采用回避的措施面对,已经不适合当下时代的发展。

   初中教材探索“爱情单元

  在论坛会上,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主编范守纲提到为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初中教材实验本已经编入了爱情单元,内容包括著名篇目《给女儿的信》、《致橡树》、《爱情如歌》等,发行时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但对于爱情篇目选择,专家们却存在争议。著名作家叶开认为所选篇目虽然经典,但有些保守,不能符合当下对爱情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加入一些更贴合孩子心理的内容加入教材。例如:《哈利波特》、《少年维特的烦恼》等作品,要比上述作品更容易引起孩子共鸣。并且,爱情观教育要从课本内容延伸至广泛阅读。

  常智韬践行主张对子女采用个性化教育,用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哈佛女儿”,被媒体称为“猫爸”。他认为,爱情篇目进高中教材合乎情理。爱情篇目进高中教材,是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好形式,“为爱情篇目进高中教材点赞!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