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7月12上午8:30,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开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这次会议为期两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认清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的战略目标达成广泛的共识;进一步激发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主动研究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热情;明确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任务和举措,动员大家为目标努力奋斗。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主持。
金东寒校长作题为《对标一流 深化改革 加快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大会报告。他指出,近年来,上海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围绕人才培养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断改革创新,在深化人才培养理念、深化学生思政工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服务支撑与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大人才培养工作离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还有差距,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距离。
金东寒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一是要推进“两化”,即国际化和信息化。要千方百计推进国际化,进一步细化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推进“留学上大”计划。要不遗余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应用,广泛实施信息技术支持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二是建设“两院”,即书院制改革和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以书院制改革为抓手,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以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探索课程、培训、大赛、实践、孵化、融资等相互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瓶颈。三是建设“两中心”,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课程开发中心。建设教师教学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加强集体备课,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和教学水平。筹建课程开发中心,开展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研究,制定并实施课程建设年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系统化、标准化、前沿化、特色化。四是实现“两突破”,即在教学方式改革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转变。健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一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开幕式上,教务处处长彭章友代表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从制定历程、制定思路、目标与战略、任务与举措、主要数据几个方面,对《上海大学人才培养规划(2017—2020)》进行全面解读。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分成16个小组深入讨论人才培养工作。7月13日上午,校领导班子在行政楼803会议室听取了各小组讨论情况汇报。
7月13日下午13:30,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开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段勇副校长主持。
闭幕式上,机自学院王小静同志、经济学院聂永有同志、组织人事部张英姿同志、研究生院林海霞同志、后勤集团张基涛同志先后做交流发言,介绍各单位人才培养、服务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及计划。大会第8讨论小组张文红同志、第11讨论组周路海同志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
随后,校党委书记罗宏杰作题为《聚焦聚神聚力 全面开创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的总结讲话。罗宏杰书记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谈了想法。
他强调,要加快“三大转变”,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是要转变工作重心,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要转变育人理念,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三是要转变工作焦点,推动教育教学主体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罗宏杰强调,要注重统筹“三大关系”,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一是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二是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三是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结合。
罗宏杰强调,要聚焦“三大任务”,进一步创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条件保障。一是切实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建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工作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不断改善环境和条件。
此次会议,是学校在全面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召开,使得学校就人才培养进一步达成了广泛共识,对学校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和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