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好戏好剧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东方网10月24日消息: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24日,以“时代的风采艺术的魅力”为主题,一场探讨优秀剧目创作的论坛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担任论坛主持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担任论坛主持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在论坛上致贺辞,他表示艺术节组委会希望今后能够每年举办一次好剧论坛,广邀行业专家、制作人、导演、演员,共同探讨行业的“长长短短”。胡劲军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始终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艺术工作者要以重点创作工程为抓手,加大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力度,文艺界联手共唱主旋律之歌。充分发挥艺术平台的孵化和传播功能,为书写中华文脉、谱写中华韵律、讲述中国故事提供宽广的舞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致辞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河南豫剧院副院长、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河南省剧协副主席贾文龙;天津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仲呈祥在演讲中指出,文艺要为“历史性变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核心,做到“四个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以文化人,防止一味“以文化钱”;要以艺养心,反对一味养眼、花眼乱心;要以美塑象,反对美丑不分;要坚持引领,防止消极迎合;要有文化自觉,反对文化盲目;要有文化自信,防止文化自卑。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发表主题演讲
贾文龙作为戏曲演员和院团管理者,分享了对“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理解和实践,也谈到了豫剧《焦裕禄》艺术创作体会。他认为创作一部优秀精品剧目需要做到以下六点:一、紧扣时代脉搏,选好创作题材。二、突破创作窠臼,回归艺术本体。三、深入体验生活,掘取艺术灵感。四、扎根人民群众,开创“开门排练”。五、重视角色体验,追求现代化的戏曲化。六、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打磨提高。
张曼君从自己导演的多部不同剧种的作品出发,探讨了自己对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真人真事改编戏剧作品的思考和体会。在关于戏剧的现代性实践过程中,她认为我们应该回归民族审美系统。中国戏曲秉承了五千年文化的文脉,需要带着敬畏之心去剖析、理解、分析,把最精华的民族审美精神概括在创作当中。要着重于在思维形态上开拓出一条通向美学的道路,结合“民间、民俗、民族精神”的“非程式化”创作方法,从而让思维状态和技能形态达到艺术性、思想性的完美融合。
查明哲以“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巍然耸立”为题,分享了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领悟,提出了“情重思远、继往开来、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的十六字心得体会。查明哲还结合自己关注民工题材的《长夜》、《山羊不吃天堂草》等话剧作品,就题材选择、题材把握、主题开掘、形式表达、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创作经验阐述了自己的心路、追求和体会。
在下午进行的分论坛上,同时进行了戏剧和歌舞剧两场主题探讨。在戏曲分论坛上,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国家一级作家、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唐栋,国家一级编剧、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艺术指导李宝群,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卢昂和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王平,共同讨论了如何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如何表现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赢得观众共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歌舞剧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在欢快气氛中畅所欲言
在歌剧舞剧分论坛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著名导演、表演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国家一级编导、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编导、上海歌舞团特聘编导佟睿睿,国家一级导演、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就如何结合音乐、文学、舞美等多方元素,将民族生态和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使民族气质和现代气质交相辉映的议题发言并讨论。新时代下的优秀文艺作品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要注重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驱动创新性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