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3条” 在沪外企换挡发展迎来“及时雨”

08.05.2017  12:54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本市利用外资正进入结构“换挡期”。上海上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共33条(以下简称“33条”)。日前,市商务委、市府新闻办召集企业座谈会,倾听来自在沪外资企业、商协会相关负责人的建议和呼声。

  全球揽才,外企挑人余地大

  成立于1988年、目前已有外资企业成员单位近1万家的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刘锦屏介绍说,他们在走访外资企业时了解到,企业普遍比较关心的内外资一致待遇、工业用地、外资参与政府科研项目等问题,之前协会也通过各种渠道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反映。而今,他非常欣喜地看到,协会反映的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都在“33条”中得到了回应。

  安永大中华区重点客户主管合伙人唐荣基先生1993年就来到上海工作,一直为外商在沪投资提供咨询服务,2015年他还获得了“白玉兰纪念奖”。唐荣基说道:“‘33条’新政非常全面、完整,对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国民待遇、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外资企业普遍关心的各个领域都涉及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条政策的下面,都备注了具体的负责部门,使外资企业觉得非常实在。”他还呼吁,由于在沪外资企业的进入、经营乃至退出的最高决策权在总部,因此“33条”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快让这些总部的决策层知晓。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珍珍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本来就是国际最高标准的一流水平,这次还专门把为企业提供第一时间、第一责任人“一门式”服务的“重点企业首问联络员制度”写入“33条”,对企业来说,就更加放心和安心了。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分支机构,上海代表处副代表米可兰也认为,“33条”新政开放、透明度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意中之间的贸易、投资以及产业合作。

  与会企业代表特别提到,“33条”所涉及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是一场“及时雨”,非常解渴。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后首家外资认证机构,也是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措施的直接受益者。美安康公司执行董事斯榕女士告诉记者,“33条”中有关“便利外籍人士来沪工作”的政策,她觉得“非常及时”。因为公司正计划引进一位在业内非常知名的外籍人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但由于这位人士的年龄已经超过60岁,按照原先的政策,他只能通过商务签证来上海,有效期仅3个月。这意味着这位人士需一年当中多次往返,既增加了企业的商务成本,也不利于他安心工作。“有了新政以后,这位人士可以拿着企业的聘用合同,申请工作签证在上海长期居留了。新政还可以让全球范围内更多优秀人才纳入我们的挑选范围,因为把年龄放宽到60岁以上之后,我们的挑选余地更大了。

  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分会如今拥有近600家会员企业,是中国欧盟商会最大的分会,总经理琼安娜表示,她非常关注“33条”中有关“便利外籍应届毕业生来沪工作”的政策,特别是其中提到了“探索将来沪外籍博士后纳入外国人在华工作许可申办范围,为境外高校在读外籍研究生受邀来沪实习提供出入境便利”,她觉得这非常必要和及时。

  在沪投资,信心决心更坚定

  “33条”彰显了上海全力促进本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心与姿态,让外商们进一步坚定了在上海投资的信心。

  参加座谈会的诺华(中国)生物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恩和首席运营官蔡克文表示:“‘33条’所涉及‘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沪开展研发活动,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开放式联合创新平台’的若干政策,对诺华(中国)研发中心进一步扎根上海是莫大鼓舞。诺华(中国)研发中心目前与本土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主要合作伙伴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40多家研究服务外包企业,进一步拓展开放式联合创新平台,将推动我们朝着‘中国创造、瑞士制造’更近一步。”

  家乐福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吕中立先生说道,家乐福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1996年进入上海,家乐福的中国区总部也在上海,每年在上海纳税3亿元。“此前,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已经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电商公司,‘33条’新政给予外资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家乐福正考虑在上海设立区域型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