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每一条都和市民密切相关
据《劳动报》报道,近期成为舆论焦点的上海“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未来将改变绝大多数上海人的生活。看似专业和高大上的条条框框,其实每一桩都和市民密切相关。未来五年上海将全面产业转型,你知道你或许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吗?基础教育课程要深度改革了,你家孩子以后可能要换种方式上学了……为了帮助广大市民明明白白了解上海“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从昨天起,市政府各相关委办局开始逐一解读规划要点。
打造全球高端智造中心
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上海在“十三五”规划中为城市产业转型描摹了壮观蓝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全要素生产率。
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解释说,上海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用地总量超过“天花板”、综合成本高于其他地区的发展短板,产业转型刻不容缓。未来将从三个层面实施转型,包括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的升级。具体来说,上海的制造业今后将更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制造业要和服务业、工业要和信息、产业要和城市、信息化要和城市化实现充分的融合。
市经信委目前正在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放宽制造业对外开放领域,吸引多层次、高技能人才集聚到上海的新智造业中。经市政府批准,将正式成立产业转型基金。对于市民而言,未来可以在八大工程中寻找到就业、创业的机会。
智能制造创新突破工程:包括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智能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技术创新平台创建工程: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模式创新;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绿色制造接力工程: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聚焦产业示范基地和开发区升级;互联网+和服务型制造工程:以创新、开放和包容的互联网+思维改革创新,促进“制造+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全球细分市场“隐形冠军”,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国际化深度拓展工程: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开放战略,提升本市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十二五进展
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制造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聚焦“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重点行业,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本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064项,其中减少能源消费384万吨标煤,涉及产值约950亿元,腾出土地近7.3万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95%,年均下降6.3%,提前一年实现下降22%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创新性实践批判性思维
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上海的基础教育将建设批判思维课程体系。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说,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学习基础素养研究为基础,努力建设关注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体系。本市将继续大力实施相关工作项目,深化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大力实施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进一步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在鼓励教学创新方面,将实践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翻转课堂、慕课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高等教育领域,本市将以深入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为抓手,重点支持若干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各级各类卓越创新人才;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条件建设,推动高校主动服务上海创新发展。
丁晓东坦言,在“十三五”期间,本市教育改革还需破解几大短板。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适龄儿童入园入学面临更大压力。本市将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配置,充分考虑人口政策的变化,对基础教育建设提前规划,积极应对。
□十二五进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二五”时期,本市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实施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推进品牌学校赴郊区对口办学。2014年,本市17个区县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同时,上海积极探索中高职、中本贯通,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正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
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聚焦‘一个中心’,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一战略目标,围绕‘一条主线’,即以实现创新价值,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贯彻‘三个坚持’,即坚持前瞻引领,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协同。”
陈杰表示,上海需瞄准科技前沿,着力于原创突破。“随着新型产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上海与国外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在这些领域更需原创性成果来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陈杰说,上海创新功能型平台将不断完善,加快上海光源二期、蛋白质科学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转化医学等大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一批大设施落户上海,打造高度集聚的世界级大设施集群。“这些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上海能不断发展原始性自主创新。”
陈杰表示,根据“十三五”期末,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的目标,上海“十三五”科技创新的目标: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力显著增强,成为亚太地区获取全球性资源、赢得全球性发展机遇最便捷的城市之一,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新兴产业的引领力稳步提升,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的环境吸引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亲商利商的宜业环境。伴随着科技创新政策和机制的完善,背个包到上海来创业将更为便捷,只要你有足够好的点子,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产业领袖”。
□十二五进展
重大科技成果纷纷“落地”
“十二五”以来,一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不断走向应用:28纳米工艺的五模LTE芯片,在中国及全球市场实现大规模量产,大幅减弱了高通等国际巨头的垄断优势;一批国家一类新药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请生产批文,近30个国家一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使上海成为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最早获得一类新药证书,也是获得一类新药证书数量最多的省市。此外,上海在新材料、智能制造、微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北斗导航等领域系统布局,推进成果产业化。千米级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工艺和带材成套生产装备、国内首条8英寸MEMS及先进传感器研发中试线、五轴数控加工中心、40nm北斗双模芯片、移动智能终端基带芯片、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轿车荣威E50、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微创植入器械等创新成果实现应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源泉。2015年1-7月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经济总量1389.37亿元,预计全年将达25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