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生投身科普创作,向网络医学谣言“宣战”
21.02.2017 20:01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不仅在医院治病救人,而且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许多医学科普文章,部分文章还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上发布。上周末,这群医生打造的全媒体品牌“达医晓护”与上海电力实业公司合作举行了“科普示范楼宇”揭牌仪式,汇泰大楼成为“达医晓护”首个实践基地,将举办一系列线下科普活动。
如今,网络上流传着众多真伪难辨的医学科普文章,对公众产生了误导。这一现状让很多医生焦急不已,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积极应对,去年3月,他和同事们创办了“大医小护”微信公众号。在撰写了多篇医学科普文章后,王韬意识到,这项事业需要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在这一共同的理念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上海市五官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周行涛等名医纷纷加盟。这些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撰写靠谱实用、深入浅出的科普文章,在公众号上发布,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击和点赞。
公众号“大医小护”科普文章(截屏)
网络上流传过一篇文章《牛人一句话治好颈椎病》,称通过拍肩膀、深呼吸、下蹲、后仰伸脖子等动作,就可以治好颈椎病,这靠谱吗?董健教授分析说,这篇文章将肌肉劳损、肩周炎等症状都归入了颈椎病,混淆了概念,那些所谓的保健方法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按照口诀锻炼,更是毫无效果。为此,他和同事程吉安博士合作撰写了一篇文章《颈椎病:到底应该怎么治?》,不仅详细介绍了颈椎病的两种类型,还建议颈椎病患者及时就医,可考虑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如今手术风险很低,患者不必有心理压力。谈到医生参与科普,董健说:“优秀的医生不是把病人越看越多,而是越看越少。如何把病人越看越少?做好科普工作,让公众了解各种疾病,把它们消灭在萌芽阶段,正是关键所在。”
媒体融合是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王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觉得有必要把一个公众号改造为全媒体品牌,于是就有了“达医晓护”,它的寓意是: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医疗护理。通过广泛合作,这些由在职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科普文章,连续发布在上海市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科普云)、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腾讯大申网、网易等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上,近11个月的总阅读量达到2200万。
除了线上运作,“达医晓护”已经启动线下科普实践。汇泰大楼成为第一个线下实践基地,越来越多的科普讲座等活动将在这里举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方秉华表示,医学科普任重道远,“达医晓护”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希望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参与进来,为引导公众健康生活贡献更大的力量。(作者:俞陶然 马平川) 【来源】上海观察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21.02.2017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