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让人才“名利双收”
新华网上海2月26日电(记者姜微)25日,上海市委就今年一号调研课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进一步动员部署,聚焦重大问题、推进专题研究、拿出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定位和工作要求,把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作为提出工作思路和重要举措的指导原则;把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聚焦科技创新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体现中心城市优势和功能,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据悉,今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由市委书记韩正任课题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市委副书记应勇任副组长,是三年来首次跨年度推进的一号课题。从25日开始,课题由前期调研进入专题研究阶段,聚焦发展目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发展、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创新前沿布局等5个专题。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三个牢牢把握”必须贯穿于课题研究始终。韩正说,要深刻理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三层内涵。一是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二是聚焦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效益。三是要体现出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功能。“一定要有带动作用、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一号课题已进入专题研究阶段,关键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韩正表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靠分钱分物和政府审批评定的老体制、老思维,老办法,没有出路、没有希望,也是推不下去的。”要从体制上研究解决政府自身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基础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因此,上海提出,在导向上,要针对国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更好地改进政府服务,更有力地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发展。在方式上,要紧紧依靠市场机制和开放办法,研究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国内、国际资源,更好地在开放环境中引进来、走出去,鼓励企业通过一切有效形式提高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上,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研究推进研发、孵化、专利和产品交易等各类平台建设,加快专业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在保障上,要针对鼓励创新的法规制度滞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不够的问题,研究相关地方立法,加大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和保护力度,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核心是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韩正指出,关键要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三个环节,出台管用、有效、实在和符合规律的措施,把人才高地建起来。人才引进培养重点是企业。分配激励的根本是让人才“名利双收”。事业激励很重要,物质激励也很关键,激励要体现个人、企业和城市发展的利益相一致。
上海市委提出,要坚持三条原则选择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符合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变革大趋势的;二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国家急需、核心利益所在、打破国际垄断的;三是上海有基础、有能力、可以形成合力实现突破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职能,让市场和企业主体选项目,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办法机制,由市场发现、市场决定、市场驱动。政府支持的基础研究领域、支持的办法和体制机制必须公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