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具备哪些优势短板如何补上 从获奖项目看科创中心建设

14.01.2015  12:26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此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获奖项目,我们能看到上海具备哪些优势?有什么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推广?还有什么短板有待补上?解放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获奖项目完成单位的相关负责人。

  产学研合作服务海洋战略

  在上海获奖榜单上,处于顶端的是两家国企,突显了国企在本市科技创新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EPC总承包商,在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历年来国家、上海科技奖的“得奖大户”宝钢,此次作为牵头单位,与多家企业合作完成了“60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钢管创新研制与应用”项目。

  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介绍,“海洋石油981”是国际上第一座针对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这是一个‘国家队’项目,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海洋工程产品的开发建造,拥有成熟的海洋工程设计建造体系和人才队伍,所以被选为这个项目的EPC总承包商。”陈刚说。除了企业自身实力,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也是该项目成功完成的重要原因。在基本设计和船型开发阶段,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所合作;在技术攻关时,公司与上海交大联合组建技术团队,制定出解决方案。

  产销研团队创新“可持续

  硅钢、汽车板、油井管……近年来,宝钢的产业化成果屡获科技大奖。此次获奖项目使我国电站用钢技术跃居国际先进水平,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在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领域,宝钢为何能持续创新?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张丕军归因于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目前,集团已初步建成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研究开发体系、工程自主集成体系和持续改进体系的协同运行。

  在研发管理上,宝钢不断探索新机制,推出了以“研发在世界冶金技术发展史上留下印记的技术,培育在世界冶金技术舞台上漫步的技术领军人才”为目标的“金苹果”计划。该计划对研发团队的组织模式进行优化,推动研发组织从以项目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技术领域为中心的模式转型,形成了一批技术领域团队。

  对于这种模式转型,宝钢汽车用钢研究所所长蒋浩民深有感触。过去一个项目研发完成,团队随之解散。而今,他所在的汽车板技术领域团队,人员组成更为多元。6名核心成员中,2人负责产品研发、2人负责用户使用研究、市场销售专家1人、制造专家1人,组成产销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团队能一直存在下去,使汽车板技术创新持续进行。

  如何更好地借用“外脑

  上海要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显然还不行,还需要一批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冲击世界舞台。这次的一些获奖项目的成功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启发。在“海洋石油981”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除了产学研合作,还借用“外脑”,聘用了五六位来自国际知名公司的外籍专家,请他们来上海工作、生活了3年,协助公司在海工体系建设、设计和调试策划等方面提升能力。

  “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在陈刚看来,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上海要向新加坡学习,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人才聚集优势以及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从全产业链角度集聚全球智慧,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专项资金如何用在刀刃上

  此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上海版图”中,国企强,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偏弱的短板依然存在。当然,后者也不乏亮点。例如,民营企业出身、如今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的“无线通信终端核心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包含多款手机核心芯片,如世界首款基于40纳米低功耗商用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

  集成电路是上海这几年崛起的优势产业。展讯通信公司市场推广总监周伟芳介绍,上海已设立集成电路设计专项资金,将对该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将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展讯管理层建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4个方面:资助企业研发,开发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支持上海企业对国内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并购;支持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成果,购买知识产权;当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给予资金支持,降低诉讼成本。“芯片设计公司是轻资产企业,我们认为专项资金不必用于固定资产购买。”周伟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