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成立
4月22日,由我校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联合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华东理工大学65周年校庆文科高峰论坛——“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同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澎湃新闻、东方网、科学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分别进行了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探索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面对国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这是当前政府和学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4月22日,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联合成立“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并举办“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基层社会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公共经济部门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表示,在此背景下,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机制、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评价等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回答,既涉及政府公共政策的调整,也涉及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住房、教育、卫生等重大民生问题,均是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系主任封进表示,最近几年,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公共政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度出现大幅上升,如教育、医疗政策的评级,政府治理、政府规制效果的评价等。封进认为,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考虑如何防止过度干预、注重个体异质性、注重政策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注重激励机制等问题。
社区治理创新回应公共难题
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郭圣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特色的社区变迁之路可以归纳为“党进、政转、社增、民参”,即强化党的领导,政府部分服务职能转移,社会开始增长,民众逐步参与。中国特色社区变迁的特征表现为以民生为着眼点,实施灵活的、强调适应性的社会治理策略。
“三社联动”是当前社区治理的重要创新,即通过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和联动来推进社区治理。当前各个街道普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社会组织进入社区,然而如何构建社会组织与社区的关系仍是难题。与会学者认为,社会组织如何介入到社区中去,并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些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优化。
社区基金会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社区基金会的发展也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议题。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唐有财认为,社区基金会应该放置在破解“三社联动”的实践困境中来理解。“三社联动”虽然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如何付诸实践仍面临很多困难,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短期化、社会组织对社区需求把握的不精准、专业社工缺少有效的实践和展示平台,而社区基金会则可以基于资源整合优势和在地化的组织优势,有效破解上述难题。目前,社区基金会包括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居民主导三种类型。在他看来,作为一个集聚资源的平台,社区基金会弥补了社区组织在功能上的一些不足。未来,社区基金会有两大趋势,一是通过社区基金会建设,推动政府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二是通过社区基金会构建支持性平台,获取资源,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服务社区居民。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表示,“社区基金会的发展,要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来理解。”这是因为社会治理体系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转变政府职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基金会的兴起与政府购买服务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6日第1194期
原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发表时间:2017-04-26 | 作者:李玉 查建国
原文链接: http://sscp.cssn.cn/xkpd/xszx/gn/201704/t20170426_3499708.html
【人民网】专家学者聚集华东理工大学 共谋社区基金会发展
人民网上海4月24日电 4月22日,华东理工大学携手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成立“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同时举办“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
据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吴柏钧介绍,中心成立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私人经济部门及私人产品供给的快速增长。但最近十几年中,公共部门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但有几个问题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一是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机制问题,特别是微观机制选择问题;二是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评价问题;三是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协调问题。而社区基金会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社会治理创新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徐家良教授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对社区基金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对社区基金会这一创新形式的前景趋势非常乐观,认为未来两大趋势:通过社区基金会建设,推动政府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共治范围;社区基金会构建支持性平台,通过获取和提供资源,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服务社区居民,形成幸福共同体。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登记注册基金会有366家,其中社区基金会目前注册成立51家,有一半是去年底才新成立的。徐汇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施涛介绍指出,加强对社区基金会的指导已列入2017年区级重点工作,区民政局重点项目,截至目前,田林、虹梅、龙华、康健、漕河泾、枫林、凌云等七家社区基金会已完成注册登记,正式成立。
在“社区基金会的运作、问题和对策”的分论坛上,凌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龙霞和上海市社团局基金会处马国平处长还为新成立的上海市徐汇凌云社区基金会揭牌。凌云社区基金会兼职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唐有财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基金会,凌云社区基金会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其他兄弟社区基金会的在项目支持、资金筹款、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做法,并结合凌云街道本土青年社工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探索一条符合凌云特点的社区基金会之路,努力发展成为整合社区爱心资源的慈善资金池、服务社区公益民生的公益助推器、形成社区公共财产的社区纽带以及弥补政策缺位的政府好伙伴。
原文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 发表时间:2017-04-24 | 作者:人民网
原文链接: http://sh.people.com.cn/n2/2017/0424/c346252-30080791.html
【中国新闻网】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4月22日,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在华东理工大学揭牌成立。图为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前排右一)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拟破题住房、教育等热点问题
中新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 许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成立的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2日在华东理工大学揭牌成立。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破解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可持续、促公平等难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政府和学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吴柏钧介绍说,该研究中心下设公共经济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室、公共安全研究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研究单位。
未来,中心将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共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并努力发展成为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思想库、学科高地、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出席揭牌仪式的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对研究中心成立暨华东理工大学校庆65周年高峰论坛表示祝贺,希望研究中心能聚焦事关“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涌现一批创新性、标志性成果。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指出,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试点,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卫生、环保等重大民生问题,均是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期待新成立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以破解上述难题为目标,体现学理关怀和责任担当。
“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同日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台湾联合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数十名社区基金会的秘书长、从事社区营造的专家和多家社会组织的理事长,以及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上海市徐汇区13个街镇的分管负责人和自治办负责人齐聚华理,围绕优化和改进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完)
原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7-04-22 | 作者:许婧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4-22/8206436.shtml
【央广网】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今于华东理工大学成立
央广网上海4月2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今天(22日)在沪成立。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同日举办的“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为优化和改进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上海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科创中心建设、补好短板等一系列问题,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命题和新机遇。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据了解,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的成立,依托共建双方的自身优势,将下设公共经济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室、公共安全研究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研究单位。该中心将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共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并努力发展成为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思想库、学科高地、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此外,下午举行的“社区基金会的运作、问题和对策”“社区营造的案例比较和经验分享”和“社会组织发展及社区治理介入”三个分论坛上,社区基金会、社区营造和社会组织的实践者与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者、高校的研究者分别进行了案例分享和讨论。
以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绿主妇”为例,作为代表上海本土社区的营造品牌,通过设计和引入“家庭一平米小菜园”“家庭芽菜种植”“家庭厨余垃圾生物堆肥”等一系列项目,累计回收废旧塑料包装超过57吨,居民参与超过27000户次,累计回收废旧衣物超过70吨;“绿主妇家庭有机堆肥”活动,累计减少家庭厨余垃圾排放超过40吨,实现生物堆肥超过11吨。该机构理事长尚艳华总结道,社会团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活动内容是否能够持续创新,在居民群众中保持“新鲜感”,进而不断保持并提升社区活动的人气。
原文来源: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7-04-22 | 作者:吴善阳 唐奇云
原文链接: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70422/t20170422_523720982.shtml
【澎湃新闻】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成立,社区治理成讨论重点
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4月22日在沪成立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过程中,如何创新社区治理、开展社区营造、运作社区基金会?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试图解答此题。
4月22日,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主任吴柏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心将以基层社会治理、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机制等议题作为研究重点。
吴柏钧介绍,该研究中心下设公共经济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室、公共安全研究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研究单位。中心将主要围绕公共经济、共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在揭幕仪式上表示,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试点,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卫生、环保等重大民生问题,均是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期待新成立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以破解上述难题为目标,体现学理关怀和责任担当。
同日,在该中心举办的“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论坛上,如何开展创新社区治理成为政府决策人士、社区营造实践者以及学界研究人员讨论的焦点。
台湾联合大学创意统合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壮教授是知名社区营造专家,他介绍了台湾20年来社区营造是如何从由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到由下而上的赋权使能,进展到相互协力的创新共好。基于在上海社区营造的实践,王本壮认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应诠释以信任、公义为核心价值的共同生活规范,营造共创、共享、共好的现代社会。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对社区基金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对社区基金会这一创新形式的前景趋势非常乐观,认为未来有两大趋势。一是通过社区基金会建设,推动政府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共治范围。二是社区基金会构建支持性平台,通过获取和提供资源,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服务社区居民,形成幸福共同体。
徐汇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王珏则以徐汇区为例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解读。她表示,徐汇区当前正在深化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中,注重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多元参与社区治理。
“徐汇区已经成立了7家社区基金会,接下来我们还将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推动社区基金会在凝聚社会资源、补充社会保障、助推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王珏说。
当日,针对社会治理当中社区营造、社区基金会等基层建设问题,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台湾联合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数十名社区基金会的秘书长、从事社区营造的专家和多家社会组织的理事长,以及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上海市徐汇区13个街镇的分管负责人和自治办负责人齐聚华理进行了深入研讨。
原文来源:澎湃新闻 | 发表时间:2017-04-23 | 作者:李佳蔚
原文链接: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8822
【东方网】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成立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通讯员张婷4月23日报道: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在公共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学科资源和研究力量,同时发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在决策咨询、政策研究方面的优势,昨天,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据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吴柏钧介绍,该研究中心下设公共经济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室、公共安全研究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研究单位。
中心将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共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并努力发展成为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思想库、学科高地、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表示,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要求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研究者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四个新作为”的要求,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试点,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卫生、环保等重大民生问题,拿出研究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和引领改革创新发展。这些问题均是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以破解上述难题为目标,体现了很强的学理关怀和责任担当。
原文来源:东方网 | 发表时间:2017-04-23 | 作者:刘晓晶
原文链接: http://sh.eastday.com/m/20170423/u1ai10526042.html
【东方网】社区基金会成徐汇社会基层创新治理新“手段”
图片说明:凌云街道社区基金会揭牌成立
东方网记者胡靖宜、王洁敏4月23日报道:4月22日,由徐汇区民政局、华东理工大学与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的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论坛举行,徐汇区民政局副局长张蓉主持。会上,上海市社团局基金会管理处马国平副处长(主持工作)和徐汇区凌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龙霞为徐汇凌云社区基金会正式成立揭牌。作为徐汇区第7家成立的社区基金会,此次成立的凌云社区基金会颇具亮点:不仅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唐有财教授担任理事长,同时徐汇区民政局还将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社区基金会建设和运作的课题研究。
市委书记韩正曾在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事关上海长远发展。
社区基金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手段,全市目前注册成立51家,有一半是去年底才新成立的。截至目前,徐汇行政区域内共有田林、虹梅、龙华、康健、漕河泾、枫林、凌云街道7家社区基金会完成注册登记,正式成立。除此之外,华泾、徐家汇、斜土街道3个社区基金会处于验资筹备阶段,加上已成立的7家社区基金会,徐汇区今年的目标是成立10家社区基金会,覆盖徐汇绝大部分街镇。
那么,什么是社区基金会,它的功能定位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徐汇区民政局综合科科长任圣浙,对方介绍到,社区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街镇公益事业、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健康发展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同时,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坚持立足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民生;坚持广泛参与,推动多元共治;坚持公开透明,实现规范运作。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社区基金会将助力社区生活质量改善,侧重社区需求项目的服务设计,注重发挥社区影响力,同时自觉接受社区监督,在凝聚社会资源、补充社会保障、助推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构建上海公益之城的重要社区平台。
据悉,徐汇区民政局还将开展社区基金会的专业培训,主要针对基金会的理事长、秘书长等关键岗位,对基金会的运作、筹资、项目设计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鼓励社区基金会理事成员多元化,吸收社区内各界代表和社会贤达,结合徐汇区社区工作者成长计划,通过吸收外智,培养本土骨干,打造徐汇区社区基金会的骨干团队。
图片说明:嘉宾上台交流经验
22日的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知名的社区基金会来交流经验,并请上海市社团局基金会管理处马国平副处长(主持工作)进行了点评,马国平副处长从社区基金会的定位、效益、合作、公开和规范等五个关键词对当前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期待社区基金会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此次论坛宣传了社区基金会的理念和作用,提升了徐汇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水平。今后,徐汇区民政局还将持续开展社区基金会沙龙、论坛、项目推介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全市社区基金会的交流。
原文来源:东方网 | 发表时间:2017-04-23 | 作者:胡靖宜 王洁敏
原文链接: http://city.eastday.com/gk/20170423/u1ai10526229.html
【科学网】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在华东理工大学成立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破解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可持续、促公平等难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政府和学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4月22日,华东理工大学携手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成立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以及同日举办的“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为优化和改进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周国平副主任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据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吴柏钧介绍,该研究中心下设公共经济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室、公共安全研究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研究单位。中心将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共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并努力发展成为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思想库、学科高地、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上海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科创中心建设、补好短板等一系列问题,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命题和新机遇。“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杜慧芳表示。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对研究中心成立暨华东理工大学校庆65周年高峰论坛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事关“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涌现一批创新性、标志性成果。
徐汇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王珏致辞,对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徐汇区当前正在深化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中,注重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期待在徐汇区域化党建大平台下,继续深化徐汇区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区校战略合作,借助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为建设徐汇区国际大都市的一流中心城区建言献策。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指出,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要求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届的研究者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四个新作为”的要求,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试点,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卫生、环保等重大民生问题,拿出研究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和引领改革创新发展。这些问题均是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以破解上述难题为目标,体现了很强的学理关怀和责任担当。
据悉,活动齐聚了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决策者,不仅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台湾联合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数十名社区基金会的秘书长、从事社区营造的专家和多家社会组织的理事长;还来自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门的领导、徐汇区13个街镇的分管领导和自治办负责人。
原文来源:科学网 | 发表时间:2017-04-23 | 作者:黄辛 张婷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4281.shtm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揭牌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周国平副主任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本网讯(通讯员 张婷) 今天(4月22日),华东理工大学携手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成立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以及同日举办的“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为优化和改进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校地携手共谋社会治理创新
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在公共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学科资源和研究力量,同时发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在决策咨询、政策研究方面的优势,4月22日上午,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成立。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周国平副主任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据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吴柏钧介绍,该研究中心下设公共经济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室、公共安全研究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研究单位。中心将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共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并努力发展成为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思想库、学科高地、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上海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科创中心建设、补好短板等一系列问题,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命题和新机遇。“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杜慧芳在致辞中指出。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对研究中心成立暨华东理工大学校庆65周年高峰论坛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事关“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涌现一批创新性、标志性成果。
据悉,本次活动齐聚了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决策者,不仅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台湾联合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数十名社区基金会的秘书长、从事社区营造的专家和多家社会组织的理事长;还来自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门的领导、徐汇区13个街镇的分管领导和自治办负责人。
“创新改革”成社会治理共识
在当日举办的华东理工大学校庆65周年高峰论坛“公共政策变革、社区基金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论坛上,“创新改革”成为专家学者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系系主任封进教授做了“经济理论与公共政策的设计和创新”的主题发言,她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了公共政策制定中面临的问题,即经常出现民心所向的政策和南辕北辙的效果的悖论。她以社会保险政策为例说明公共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防止过度干预、注重个体异质性、注重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注重激励机制。
中山大学中国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艳玲教授作了“面向开放时代的变革与创新”的主题发言。
台湾联合大学创意统合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壮教授是知名社区营造专家,近年来他主要在上海嘉定区做社区营造的干预实验,基于上海和台湾两地社区营造行动的比较,他简略介绍台湾20年来社区营造三个阶段是如何从由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到由下而上的赋权使能,进展到相互协力的创新共好。同时基于他在大陆特别是上海社区营造的实践,特别是十八大起来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他认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应有如下的诠释:以信任、公义为核心价值的共同生活规范,营造共创、共享、共好的现代社会。
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系主任郭圣莉教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体系演进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社区营造等三个时期,而党进、政转、社增、民参是当前以民生为着眼点的社会治理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徐家良教授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对社区基金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社区基金会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形式,领导重视与否、政府转变职能、社区基金会功能因素、社会化运作和社区基金会自身能力是影响基金会运作的主要因素。他对社区基金会这一创新形式的前景趋势非常乐观,认为未来两大趋势:通过社区基金会建设,推动政府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共治范围;社区基金会构建支持性平台,通过获取和提供资源,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服务社区居民,形成幸福共同体。
原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7-04-22 | 作者:张婷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7/04/22/207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