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推进司法改革 改革敢于"动自己的奶酪"

23.07.2015  09:43

  最近,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王凯承办了一起摩托车撞死电动车主案。查清事实,掌握充分证据之后,王凯作为检察官直接决定提起公诉。“司法改革之前,案件要层层报批,现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键证人、出席法庭、主持公开听证这些专业的事和决定,都由我来做,我来负责。”通过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遴选,并由闵行区人大任命,王凯成为上海首批入额检察官。

  上海司法改革试点至今已一年。目前,8家先行试点法院、检察院已产生了531名入额法官、308名入额检察官。其中,不仅有来自法院检察院内部的业务骨干,还有从律师、专家学者中选拔出的两名优秀人才正在等待市人大任命。一支精干专业的司法队伍,正在司法改革中回归职业本原,应对随着经济、社会和法治意识发展而日趋增多的各类案件。

  “是荣誉,也是动力。”作为首批入额的法官,戚俊有时连双休日也要办案:“要做一名专业、称职的入额司法人员。

   审判案件多了,办案效率高了

  司法改革中,上海率先探索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将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检察官,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等司法辅助人员,以及司法行政管理人员三类,确定三类人员分别占总数33%、52%、15%的员额比例。

  改革之前,上海在职法官占在编干部总数约56%,在职检察官占在编干部总数约71%。改革之后法官、检察官员额要降到33%。不少人担心,案件量逐年见涨,法官、检察官人数却要压缩到33%,本已案多人少的情况岂不是更严峻?实践证明,改革以后,2014年,4家先行试点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17803件,占全市法院的1/5,审结116527件,同比分别上升9.9%和12.59%。今年1至6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9.93万件,审结28.01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5.8%和11.3%。

  7月15日下午1时30分,徐汇区法院第十法庭,法官助理蒋骅主持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庭前调解。双方表达了各自诉求,未能达成共识。蒋骅又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调解都要多次协商,基本上没有一次见面就能成功的。"对此蒋骅已有心理准备。而在这之前,联系约定双方当事人,跟原告、被告人单独见面说明调解事项……她已做了大量工作。

  刑事案件经常会附带民事赔偿,此前民事调解部分也需要法官来完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司法改革之后,法官助理承担起这些工作,不仅将法官从大量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案件审判,也让法官助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蒋骅说:"我现在跟着有经验的法官不仅学办案,也学怎么案结事了,这些积累是为自己以后能独立判决打基础。"

  蒋骅是上海首次任命的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他们全部编入专业合议庭或主任检察官办案组,主要负责审阅案卷、组织庭前证据交换、草拟法律文书、协助开展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工作。这意味着将有85%的司法人力资源直接投入办案。

  实行员额制后,全市法官总数少了,但一线办案的法官多了,审判一线的人数实际增加了18.5%,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配比由原来的1:0.75增加到1:1.5,法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减轻,促进了办案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改革敢于"动自己的奶酪"

  "人"的管理,始终是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改革前上海各单位法官、检察官比例,普遍超出33%的员额,一旦要改,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

  过去,司法人员往往"千军万马"走行政职级"独木桥",不论是业务部门、综合部门乃至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都要通过晋升行政职级得到相应待遇。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教生表示:"员额制的核心在于让法官、检察官真正回归其职业本原,让法官更像法官,让检察官更像检察官。"

  市检察院改革推进办主任谭滨介绍,为将占71%多的"检察官"改到33%员额,市检察院设计了"现有检察人员情况统计表"、"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配比情况表"等10份改革数据测算情况表,研究形成各类员额分配使用详细测算和规划,对现有检察员、助理检察员遴选为员额内检察官提出具体步骤和长远规划。

  四家试点检察院实践数据显示,入额检察官学历学位层次明显提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的比例由改革前的17%上升到39%;平均年龄为45岁,比改革前下降了2岁,首批入额检察官平均司法工作年限19年,100%配置在司法办案一线。

  目前,试点法院、检察院中,首批入额法官、检察官员额比例分别为27.6%、29.9%,均未用足33%的员额。改革敢于"动自己的奶酪",这给法官、检察官队伍未来职业发展留足了空间。

  对于过去具有法官、检察官身份的法院、检察院领导,上海的入额标准一视同仁:一是必须具有独立办案能力;二是必须到一线办案。按照规定:入额法官、检察官都要亲自办案,包括院长、检察长、庭长,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委员,并对办案情况实行年终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依法按程序退出员额。对此徐汇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王利民感同身受:"司改以后,所有的院庭长都编入了29个合议庭担任审判长。一年来,本人作为审判长主审了知识产权的刑事民事案件将近140多件。"

   让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把关

  "让审理者有能力裁判"--谁来为法官、检察官"能力"把关?上海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组建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由第三方机构对选任法官、检察官进行专业把关。

  上海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共15人,除7名来自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大内司委、市公务员局、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分管领导组成的专门委员之外,还从资深法学专家、业务专家、律师代表中挑选8人组成专家委员。

  "遴选分为初选和终选两个环节,初选主要由遴选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包括受理个人申请、资格审查、业绩考核、书面考试、面试、民主测评、党组审议、推荐候选人等8个环节。"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章华介绍,"终选由遴选委员会组织,包括确定入额数量和比例、听取办公室汇报、审核候选人材料、面试、审议表决等5个环节。"整个遴选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

  遴选委员会只解决专业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主任委员、上海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沈志先说,并非市法院、检察院推荐的人选就能全部入额:"的确有遴选者因为不在一线工作,缺少经验,我们认为达不到标准,还需要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