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

14.12.2015  20:57


科创中心位于自贸区外高桥的药明康德实验室,5000多位研发人员,正在分组研发100多种新药。掌舵人陈曙辉博士毕业于耶鲁,工作履历堪称辉煌,2004年来此执掌研发,企业想方设法为他办绿卡,一直没有成功。今年,上海出台人才新政,陈博士的绿卡即将到手。

药明康德科研总裁陈曙辉博士: 在做出一些新的、超越我们最初梦想的事情,有更大的梦,所以我觉得我也不会离开中国的,所以有了绿卡以后呢,我不要老是签证。

有了政策上的突破,药明康德的海外招聘也异常顺利,又有二三十位资深科学家,年后就能来沪。


药明康德人力资源部副总裁顾凯: 有很多非常资深的海外科学家,因为中国之前的就业许可是到60岁,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雇用。因为新政之后,就没有了年龄的限制,我们可以用人才签证,把这些海外人才能吸引到中国来。

全市层面的人才新政正在打破以往长期制约海外人才引进的制度壁垒而除此之外上海还有不少区县也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推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

位于杨浦区大学路的这家初创企业,由千人计划专家冯翔创立,他曾参与美国国防部的军事无线传感网的研发,2011年回国创业,随着研发逐渐成熟,冯翔急需扩大团队时,遇到了难题。


上海汉物天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冯翔: 一方面高水平的员工,比较难直接招到,第二方面,刚刚入职的员工做了几年的培训以后很难很好地留住。

通过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牵线搭桥,去年底,冯翔被上海理工大学任命为特聘教授,一年来,他的研究生中已有多人到公司实习,教学与实践无缝衔接,也为公司储备了员工。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莉: 我们很多老师有科研成果,我们这些老师可以加入到冯翔的团队中去,使得他科研成果的转化更迅速有成效,学生要创业创新,有了更好的平台。


近两年,杨浦已有12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兼职教授,10位高校体制内的"千人计划"人才在杨浦创办企业。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元年,一系列新政效果初显,未来,这些举措还将进一步细化、完善。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 针对32周岁下的扬帆计划,35岁以下的启明星计划,这两方面要翻倍,金额的支持力度,要探索更好地(提升为)科学家服务的意识,提升我们的工作要求。


(看看新闻网记者:张帼霞、周云)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