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团畅谈法治护航自贸区建设

09.03.2016  18:56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非公经济保护”“科技创新”“法律保障”等与自贸区建设相关的热词频出。

  “上海如何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深化自贸区改革,是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载体和实践样本。”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开门见山地指出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性。

  提到自贸区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最关心对非公经济的平等保护。她用“三个没想到”打开了话题:“我没想到在全国人大开幕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时再次强调发展非公经济‘三个没有变’;也没想到人大开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到了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更没想到的是,就在全国两会召开之时,最高检及时出台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18条意见’。

  总书记有指示,最高检重落实,代表会上频点赞。

  与樊芸同样关注非公经济保护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提到最高检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18条意见’,我很有发言权。”王均金向记者解释说,今年1月,他参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上,曹建明检察长提前阅读了我们提交的资料内容,在大家发言时边听边记,细心询问大家的建议……看到我们的呼声在‘18条意见’中得到体现,深刻感受到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决心和态度,特别是在当下经济下行的国际背景下,为民营企业增强了投资热情和发展信心。

  “自贸区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张兆安说,自贸区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有很多创新需要法律保护。2014年底,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成立,它是中国首个受理跨行政区划案件的检察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自贸区的金融法庭、上海市检察院派驻自贸区的检察室也发挥了巨大的法治保障作用。”樊芸建议,当前,金融产品日新月异,由此滋生的犯罪也呈现出隐蔽性、传染性、突发性等特点,司法机关要强化金融知识的更新学习,培养专业型人才,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要用一些典型案例加以宣传、引导。